简说明朝建立野史趣闻
明朝建立
大明太祖武皇帝朱元璋(1368年-1398年在位)
元朝民变、鄱阳湖之战、明朝统一战争和明太祖北伐
元朝末期,官员贪污日盛,朝政腐败。蒙古立国之初,税务由耶律楚材制定,项目清楚且限于一定额度。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忽必烈发行的中统宝钞、至元宝钞等亦能正常流通使用较长时间。然而元末时蒙古贵族有靡烂之象,亟需金钱,除了加重赋税以外还发行新钞“至正宝钞”并大量印制,导致金融紊乱,并饱受严重的通货膨胀,民不聊生。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政府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水患。黄河两岸农民本已饱受灾荒之苦,在治河工地上又横遭监工的鞭打,被苛扣口粮,民间愈发怨怼[14]。于是,“治河”和“变钞”就成为民变爆发的导火线,终致红巾军起义的爆发[15] 。
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红巾军起义爆发。次年,郭子兴聚众起义,攻占濠州(今安徽凤阳)。不久,贫苦农民出身的安徽凤阳人朱元璋投奔郭子兴,屡立战功,得到郭子兴的器重和信任,并娶郭子兴养女为妻[16]。之后,朱元璋离开濠州,发展自己的势力[17]。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率兵占领集庆(今江苏南京),改名为应天府,并攻下周围一些军事要地,获得了一块立足的基地[18]。初时的朱元璋“地狭粮少”“孤军独守”,远不及其他起义军势力,处境十分艰难。朱元璋采纳了谋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19]的建议,经过几年努力,朱元璋军事和经济实力迅速壮大。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朱双方在集庆城(今南京)西北的龙湾展开恶战,陈友谅势力遭到巨大打击,逃至江州(九江)。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通过鄱阳湖水战,陈友谅势力基本被消灭[20],至正二十七年、吴王元年(1367年),朱元璋攻下平江(今苏州),张士诚自尽[21][22]。同年朱元璋又消灭割据浙江沿海的方国珍[23]。至正二十八年、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于金陵应天府即皇帝位,开启三百年的明朝。之后趁元朝内讧之际乘机北伐和西征,同年攻占元大都(今北京),元朝撤出中原[24]。之后于洪武四年(1371年),消灭位于四川的明玉珍势力,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消灭据守云南的元朝梁王。最后,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深入漠北进攻北元。天下至此初定[15]。
本文作者:贯穿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