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县周报 第33期|马厂兵营史话野史趣闻
马厂兵营史话
董宪璞 孙观义
马厂兵营位于青县马厂村北运河岸边,北靠津保公路,东临京福公路和京沪铁路,地理位置重要,水陆交通方便,是一百多年来的一个军事要地。
清朝直隶总督李鸿章以“青县地近畿辅,拱卫攸关”为由奏请穆宗皇帝在此设防获准。于同治十年(1871年)二月,从山东济宁调淮军周盛传的骑兵步兵二十五营,计二万一千余人,驻扎马厂,动工兴建兵营,历时二年,全部峻工。所占民地,每年由兵营财务处付给租金。
当时,兵营运河两岸分设两个营区,以东为主,以西为辅,隔河相望。运河上常设军事渡船,随时可搭成浮桥。两个营区均有土围子。东营区围墙高8米厚12米,周长7.5公里,设有四门,内修炮台九座,驻十八个营;西营区围墙的高厚同东围墙,但周长不足5公里,设三门,炮台五座,驻军七个营。围墙上有巡城马道,城角设有岗楼,日夜守望。
光绪七年(1881年),马厂减河挖成后,为了肃清沿海匪盗和利用淡水开垦稻田,将西营区之驻军调往小站一带。此后,西营房渐成废墟,东营区则一直延续至今。
东营区内,领导机关及军人宿舍大都设在靠近运河处,东南宽阔地区设有弹药库、大操场和阅兵台。初期,每天凌晨三点半,随着嘹亮的军号声,部队集合操练。教官的口令声、哨声,闻于数里之外。
兵营的正门在东围子的西北角,门上有李鸿章题写的“马厂兵营”四个大字。营门外是军市(俗称买卖街,即现在的仁和镇),有商家店铺、邮政局,还有浴池、书馆、清真寺等。军官家属及退伍老兵亦居于此。每天还有许多农民来此摆摊设点或沿街叫卖,市面相当繁荣。东南门称复兴门,有通往马厂车站的公路;西南门称八卦门,设有涵洞,引运河水灌入护城河,栽藕养鱼。
兵营正东500米处设靶挡。挡墙后是刑场。再往东500米有陆军义地,是埋葬阵亡及病故官兵的墓地。兵营东北二公里处有一土围,名为小义地,面积约四五十亩,是周盛传为附近灾民放赈舍粥的地方。部队开挖减河时,施工指挥部亦设在这里。
为减轻南运河下游的水患灾害,李鸿章决定从青县靳官屯(现属静海)辟一排水减河。光绪五年(1880年),周盛传奉命率部开挖,并有淮军刘盛休部十三个营配合协作。经过一年苦干,于第二年夏竣工。河道全长九十余公里,定名为马厂减河。减河挖成后,刘部调兴济驻防;周部河西营区的五千余众调小站一带挖沟开渠,灌田洗地,把不毛之地改造成稻田。此后,才有了全国闻名的小站大米。
周盛传部纪律严明,体恤百姓,不但秋毫无犯,还常赈济灾民,在马厂驻防十五年间做了许多好事,深受群众爱戴。特别是在光绪元二年间(1875—1876年),河北北部大旱,颗粒无获,树皮草根都被百姓吃绝,周盛传见状便亲自赴津面见李鸿章,为民求赈。李以公务繁忙为由不予理睬。周回兵营后,自捐白银数千两,又动员全体官兵义捐,得银巨万,购大批红粮分投各县,人各一斗。我县南辛房等六十余村赖以生活者达数万人。光绪十一年(1885年),周回安徽原籍奔丧,伤发病故。上谕予谥武壮,准在原籍及立功地方建祠。为了纪念他,官兵在兵营陆军义地前建一周公祠;青县人民于1888年在北街建一周武壮公祠。前者毁于1922年的直奉交战炮火中,后者直到1978年拆除改建。
继周盛传驻扎马厂兵营的清军是吴明辉等部。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8月27日,德军由大城入青县,驻扎四日,杀害百姓,抢劫财物。清军奉命不得抗拒。第二年正月和四月德军又由沧入青,如入无人之境,任意烧杀掳掠。清军不但不抗击,反帮其镇压义和团。
民国后,驻马厂兵营的有陆军第八师、二十六师等部。军阀混战期间,换防频繁,来去匆匆。
1917年(民国六年),段祺瑞在马厂召开军事会议,誓师讨伐张勋,反对清室复辟。段芝贵部自马厂出发,逼近京城。
1922年春,直奉交战。奉军攻占马厂兵营,直军退到大城设防。双方彼此攻守,激战七昼夜。炮火轰毁房舍不计其数,财物、牲畜抢掠殆尽。奉军不敌北窜。
1924年秋,直奉之战又起,直军在县内征车千余辆,民伕千余人。十月,直军战败南逃。奉军张宗昌所部之白俄士兵千人进驻青县,后又有六千余大军继至所需供应均取于地方百姓。
1925年秋,奉系李景林声讨冯玉祥的国民军。战争中奉系失利,万余军队由保定、大城退到马厂。国民军抵青县境内三个师五个旅两个骑兵团。双方在马厂交战,互为攻守,各有胜负。其时,战争甚为激烈,枪弹如雨、炮火震天,血肉横飞,尸骸枕藉,惨不忍睹。结果,奉军大败。
1926年,李景林指挥与张宗昌组成的直鲁联军从山东向河北的国民军进攻,2月23日分三路进入青县。国民军在马厂兵营左右设防,战线长达六、七十里。双方激战二十余日,互有攻守,成拉锯之势。国民军2月24日失守马厂,3月6日又夺回马厂,并向南进击。其后,直鲁联军又分三路反扑。21日复攻占马厂,国民军败北。在此次战争中,百姓死伤过百,毁房千余间。
1928年,6月3日北伐军进驻马厂,两月余开拔。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义勇军郑桂林部曾来马厂驻扎。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之三十七师和三十八师的部分旅团沿马厂减河和流河以西设防,阻击日寇。军队的前线指挥部设在马厂。日军矶谷兵团在此受重创,死伤逾千,还有一名少将被击毙。在此战斗中,兵营遭敌机疯狂轰炸,后又被日军拆毁。日伪则在仁和镇修炮楼两座,建了据点。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56年4月重建马厂兵营。经过一年的努力,一座具有现代水平的军营又在原地建成。
——摘自《青县文史资料》(第一辑)
本文作者:青县新视听(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