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驾崩后,慈禧为何选择年仅3岁的溥仪即位,只怪私心作祟野史趣闻
清朝晚期是中国一步步走向衰退的过程,那个时候面对内忧外患,国力日渐衰弱,而当时的皇帝又软弱无能只能沦为傀儡,实际上掌权的是慈禧太后。在光绪帝驾崩后,奄奄一息的慈禧选择了溥仪接任皇位,这令很多人大惑不解,纵然光绪没有子嗣,但可供选择的继承人那么多,为何偏要选择年仅3岁的溥仪呢?

慈禧虽然误国误民,但对于权谋却了如指掌,她选择继承人自然有她的如意算盘。众所周知慈禧是晚清的实际统治者,同治、光绪只不过是傀儡皇帝而已。历史上皇帝驾崩后,多是子嗣继承皇位,可是从同治开始却出现了难题,他并无子女,于是慈禧挑选了光绪作为继承者。
光绪驾崩之时,同样膝下无子,慈禧当时在弥留之际选择了溥仪为帝,自己也顺理成章做了一天太皇太后,于次日在仪鸾殿去世。
慈禧太后统治清朝的48年里,共指定了三位皇帝,巧合的是这三位皇帝都是幼年登基(同治5岁登基、光绪4岁登基、宣统3岁登基),更令人疑惑的是这三位皇帝都没有子女,这似乎预示着清朝的气数已尽。

可以说当初慈禧让同治即位那是理所当然的,而选择光绪实际上是为了自身权利考虑,最后指定溥仪表面看似是无可奈何之举,但却也是慈禧的私心作祟,如果对自己没有好处,她又何必煞费苦心指定一个3岁的娃娃继承皇后呢。
纵观清朝近300年的历史,有两位皇太后扮演者重要角色,一个是孝庄太后,另一个则是我们熟知的慈禧太后。她们两人一前一后都为清朝主持过朝政,只不过一个开辟了盛世,而另一个却使清朝走向了灭亡,虽说慈禧面对的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江山,但是单凭能力来说也无法于孝庄太后相提并论。

慈禧之所以选择年幼的溥仪继承皇位,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私心作祟,溥仪虽年幼无知,却也最好控制,慈禧希望自己的内侄女隆裕跟自己一样走垂帘的路线,因此必须指定一个年幼的小皇帝才行。思来想去也就只有溥仪最合适,并且溥仪的父亲载沣是光绪的亲兄弟,溥仪是光绪的亲侄子,符合祖制,因此综合考虑之下选择了溥仪即位。
本文作者:小彪彪讲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