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清王朝就没有新中华?若清朝入关失败,我国历史将何去何从?野史趣闻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在先前的文章中,静夜史就曾对清朝入关成功率进行过详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清朝在入关前已经做好了入主中原的所有准备,包括政权建设、军队编制以及舆论造势等。虽然清朝只有十几万八旗军队,但是其整体水平已经远远超过李自成等农民军,同时清朝还完成了对漠南蒙古的征服,打开了南下的通道。因此清朝入关势不可挡,只是时间问题,这和吴三桂开不开关没有关系!

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在明末清初瞬息万变的环境中,任何一方稍有不慎,就会改变历史的走向。
那么,如果清朝入关没有成功,那么今天的我们会是什么情况呢?只是出山海关办签证这么简单吗?当然不是,静夜史认为起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沙俄成为北方之主
19世纪末,时任沙皇尼古拉二世制定了一个罪恶的“黄俄罗斯”计划,即从新疆乔戈里峰到海参崴画一条直线,将此线以北土地全部划入俄罗斯,这几乎就是将长城以北全部吞并,当然也包括了清朝兴起的东北。
关于东北,沙俄对觊觎已久。早在1643年,沙俄哥萨克骑兵就侵入黑龙江流域,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随后清朝在1685年到1689年先后两次发起雅克萨反击战,将沙俄逐步出黑龙江。

清朝反击沙俄的胜利,除了当地的达斡尔族民众大力支持,来自关内的兵员和后勤保障是根本因素。如果清朝入关失败,就意味着清朝只能以冰天雪地的东北自己干燥恶劣的内蒙古高原作为自己的纵深基地。
由于沙俄相比于清朝位置更加靠北,有巨大的地缘优势。再加上沙俄的武器装备源于欧洲,整体水平高于清军和蒙古,这就意味着在清朝和沙俄的持久战中,沙俄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自古以来,位置靠北的政权就比南方政权更具备优势。因为北方政权可以向更遥远的北方撤退,而南方政权却不可能无限追击下去,气候和后勤限制了南方政权的脚步。相反,北方政权南下却有着天然优势,而地形的倾斜也加强了北方高屋建瓴的态势。
而现在,沙俄就在北方。这意味着不仅仅是清朝会失败,西部的蒙古各部,包括喀尔喀和准噶尔、叶尔羌等部都会被沙俄陆续击败。

这个过程可能会很长,因为沙俄在西伯利亚扩张的同时,主力一直在欧洲和列强争夺,这意味着在西伯利亚扩张的始终是沙俄的偏师。
但历史发展一再表明,当沙俄在欧洲扩张失败后,就会在亚洲找补回来。所以纵然沙俄在亚洲前期的扩张很艰难且漫长,但是结果不会改变!

2、中原地区四分五裂
清朝不入关意味着明朝少了一个劲敌。很多人认为明朝正是因为李自成和清朝的轮番打击最后才崩溃的,如果没有清朝的威胁,清朝可能会撑得长一些,但是灭亡的命运不会改变!
而灭亡清朝,可能不是李自成,但一定是农民起义军!
在先前的文章中,静夜史也分析过为何李自成无法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汉人王朝。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

明朝完善科举制,将几乎全部精英都吸纳过去,导致李自成无军师可用。提不出高远的口号,自然也就不可能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新王朝。
而这势必会导致一系列后果,因为元朝以后我国就一直向着大一统路线推进,无法实现大一统的政权注定是要被历史抛弃的!
而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当属此类。

历史的发展证明了李自成等人,不仅政权建设水平低,夺取天下也非常仓促,推翻明朝可以说完全是个“意外收获”,这使得这个政权的建设也显得非常粗糙。
因为没有系统规划,所以整合农民起义政权内部势力可以说不能指望了,收拾不了张献忠等人,李自成的江山就不可能稳固!

而退居江南的南明,虽然内讧不止,乌烟瘴气,但是李自成并不具备消灭南明的条件。毕竟李自成是乌合之众,南方汉人还是支持南明政权的!
因为没有强有力的势力进行统一,所以如果没有清朝,中原地区最大的可能就是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陷入无休止的内乱和动荡中,最后的结果就是四分五裂!

而此时的荷兰已经窃据宝岛,葡萄牙已经侵占澳门,这意味着西方殖民者已经开始了殖民东方的脚步,如果中原地区不能迅速统一,西方殖民者最终各个击破、分而治之的可能性极大!
概况起来,清朝提供的不仅仅是东北地区的完整归属,更包括了汉地十八省、蒙古高原、西域以及青藏高原等多个重要板块。正是因为清朝的入关,以及和列强赛跑的边疆巩固,才奠定了今日我国的广阔版图!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本文作者:静夜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