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为什么不动和珅?不得不佩服原因其实很简单野史趣闻
和珅(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钮祜禄氏,字致斋,原名善保,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人。生于乾隆十五年,父亲名常保,曾任福建副都统,他祖上是今辽宁清原县人,清初随清帝入关,住在北京西直门内驴肉胡同。和珅是清朝乾隆年间政治家、商人、诗人,中国历史上的权臣之一,清朝历史上的豪商。

和珅这人有两个特色,一是贪,二是特别善拍马屁。听说乾隆的妈妈病重时,他每日等待周围,乾隆哭,他比乾隆哭的更厉害!和珅简直每天都面见乾隆,每次都喜笑颜开,开口闭口说乾隆好。乾隆对和珅的信任抵达无以复加的境地,和珅因此得以行贪。难道乾隆不知道和珅是个贪官吗?
乾隆知道,和珅是个贪官,而且是个大贪官,但乾隆还是要重用他,这是官场之道:
第一,一个朝廷的安定,需要正邪两派的互相斗争,只有这样,乾隆的皇位才能坐稳,才没有人惦记他的王位!和珅虽然有贪欲,但没有取而代之的危险,这一点乾隆是熟知的。既然如此,乾隆自然敢于大胆使用。
第二,和珅有能力,精通回藏满蒙维吾尔汉族的语言,而且很有办事能力,许多大事经过和珅的办理,往往井井有条。有了和珅的巧妙安排,省却了乾隆皇帝的多少麻烦。
第三,乾隆皇帝需要钱,他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这方方面面的钱最后都需要和珅来打点。乾隆皇帝揣着明白装糊涂,但他知道你和珅是个理财能手,但你聚敛再多的钱物,也只是藏在你自己的家里。不论是我,还是我的孩子只要想动你,都会让你把钱从你的家里移到国库,因为你是个守财奴,你舍不得花。

第四,把和珅交给自己的儿子,为儿子嘉庆帝立威。和珅虽然是乾隆的亲信,但是总不如自己儿子亲,何况这是继承自己大统的儿子?因此,也绝不排斥乾隆曾经对嘉庆明说或者暗示:在我活着的时候,你先不要动和珅,等我寿终天年,你想怎么处置和珅,我可就不管,也管不着了!
1799年,乾隆驾崩。八天后,嘉庆帝宣告和珅的二十条大罪,当即下令逮和珅入狱,赐和珅狱中自尽。抄和珅家,最震慑的一幕当然是搜出的家产。听说他的钱适当于其时清政府十五年的财务总收入。房子三千间,银铺四十二处,小银元宝五万六千个......都换成钱的话,差不多有八亿两。和绅的家产竟然是其时国库的四倍。时人称为“和绅跌倒,嘉庆吃饱”。

网络配图
和珅被捕后,嘉庆在金銮殿提审和珅,判处推出午门凌迟处死。不过这时候有人送来太上皇乾隆留下的一封诏谕,是我当年恳求皇上免和珅一死的。和珅非常激动的接过诏谕,嘴里还大喊仍是皇帝对奴才好,和珅翻开诏谕一看,脸色发青,嘴里念叨到,不可能,不可能不可能。这时候大臣抢过诏谕一看,上面三个大字“留全尸”。最终嘉庆遵照太上皇的诏谕给和珅留下全尸。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嘉庆帝以一条白绫赐和珅自尽。
世人只看到和珅的巨贪,却不知他惊人的智商和情商
人,都是有复杂性的,无法完全用简单的善与恶、是与非来评判。柴静曾说过一句话:当你了解世事的复杂性时,你便不会轻易地褒贬。事实上,能否看到这种复杂性,能否不轻易褒贬,能否不非黑即白一刀切地评判一个人或一件事,是一个人成熟与否的表现。
有一个人,可以作为这个道理的例证。他就是和珅。
和珅,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贪官,在清廷中,担任多个国家重要部分的领头职位,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二号人物。影视剧中的和珅,往往被刻画成“贪得无厌”、“恶人”的形象。这是存在片面的,本文无意为和珅翻案,只是想让大家看到他出众的能力,以为思考。正如本文标题所说,世人只看到他的巨贪,却没看到他惊人的智商和情商。

先来看看,和珅到底多有钱?晚清外交家薛福成所著的《庸庵全集》中有一节《查抄和珅家产清单》描述过和珅的家产,数字挺吓人的,已经估值的为26400万两白银,加上没有估值的,总计约11亿两白银。11亿两白银是什么概念?当时清朝每年的国库收入才7000万两白银,11亿相当于清朝15年的财政收入;清末所有重大的对外战争赔款(包括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总计约6.6亿两白银,这些用和珅一个人的钱还清还绰绰有余;如果按米价折算,乾隆年前1两白银相当于现在230元,假如和珅真有11亿两白银财产,那么差不多是2530亿元,《2016年全球胡润富豪榜》华人首富王健林才1700亿,名副其实的华人首富。
那么,和珅仅靠贪污就能贪来这么多钱?如果真是这样,早已动摇了大清朝的统治根基,别说嘉庆,就是其“好基友”乾隆爷,也决不能纵容和珅。其实,贪来的钱只是和大人的原始资本,最终能富可敌国,则是靠他精明的智商和情商。
异于常人的经商智慧
虽说和珅生活在18世纪,但他的投资理念与股神巴菲特惊人的一致,200多年前他就深谙“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的道理,让资金流动起来,钱生钱。
中国的传统思维是“入土为安”,也就是喜欢把流动资产转化为固定资产。今天大家有点闲钱基本都首选买房,更别说古人了,第一选择基本都是买地。但和珅反其道而行,乾隆五十七年,庄头许五德与他人发生矛盾,托和珅帮助打官司,并承诺“事后或送地六十顷,或银一万两”。和珅明确表示“不要地亩,要银一万两”。
要这么多现金当然是投资了,什么行业赚钱,和珅就投什么,充分让资金滚动起来。

放高利贷,从事典当业,获取暴利
放债取息与开当铺、银号、钱店都是属于高利贷的范畴,是来钱极快的生意,因此放高利贷也就成了和珅敛财的一种手段。高利贷本来是伴随着人类私有制的出现,特别是由于货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和珅本着“什么能赚钱就干什么”的原则,大力从事放债、开当铺、银号和钱店等高利贷剥削。
和珅放债面很广,不但包括官吏、商人和市民,还包括他的亲戚、长随等属下。和珅放债的原则是借债人必须要能拿出土地或是房屋做抵押。他这样做生意可以万无一失,如果借债人还不上欠款,和珅就把他们的房屋、土地收归己有。
此外,和珅还经营典当业,典当业在清朝是非常发达的。按其店东的身份和资金的来源来看,大体可分为三类,即所谓皇当、官当和民当。皇当是以皇帝为后台,由内务府经营的;官当是由封疆大吏与道府州县官员主持、经营的;民当即由商人、富民等一般人经营的。北京是王公贵族、达官显宦的聚居之地,是当时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商业金融资本最集中、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乾隆初期,光是北京地区的当铺就有几百家之多,和珅有当铺七十五座,不但遍布京城的繁华街市大道通衢,而且还遍布直隶的保定地区、能州地区和蓟州地区。他在北京城内的永庆当、庆余当、恒兴当、恒聚当等,都是典当行业巨头。就连和珅的家人刘全、呼什图等人也经营着几十座当铺。
和珅大开当铺不仅可以牟取暴利,还能借此转移和消化贪污、纳贿所得的赃款,就如同现在的“洗钱”。
再者,当铺是各种生意中最易收效、万无一失的买卖,不怕典当人逃匿,也不用分神去追索,逼债。因此,当铺在他经营的工商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除金融外,和珅的业务范围涵盖了地产、矿山、物流、医药、商业等行业。同时,他还经营印铺、帐局、瓷器铺、药铺、古玩铺、弓箭铺、柜箱铺、鞍毡铺、粮食店、酒店、杠房、石灰窑等。此外,他还专门栓了80辆大马车,从事运输业。这些行业的收益率,远远高于地租。

看准时机,投机赚钱
投资这么多产业,并不代表和珅不投资地产。而是选择适合的时机,“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以最低的价格购置,保证利益最大化。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台湾和湖南数地发生了起义和叛乱,很多地主为了保险起见纷纷出售土地换取现金,使得土地价格大跌。
买地过程中,和珅确实做到了只认钱不认人,不管是他的亲戚还是朋友的土地,他都毫不留情的把价钱压到最低,最大限度的购进。而且,他买土地,不采用普通的买卖方式,而是所谓“典当”的方式,也就是说土地主像去当铺当东西一样,将土地典当给和珅,而不是和珅一次性购得。典当的价格自然要远低于市价了,如果原来的地主事后要赎回土地,只有筹足银两和高额的利息之后才可以。在这期间,土地上的一切收益就全归和珅所有。原来地主根本没能力赎回的,或者不想赎回的,这些土地就成了和珅的永久资产。
据抄家的官员统计,和珅仅在北京就有出租房屋三十五处,“一千零一间半”,“每年共取租银一千二百六十八两三钱,取租钱四千四百九十二吊二百四十文。”由此可见,和珅购买置地是为了更好的钱生钱。
紧跟时代潮流,投资朝阳行业
和珅经商之能还表现在,不故步自封、墨守成规,善于从宏观上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潮流发掘朝阳行业。在与国外使臣的交往中,他意识到,煤矿业作为新兴行业,将是下一个风口,于是不顾高昂的成本和巨大的投资风险,斥巨资积极投入一般人不敢尝试的煤炭业。百姓取暖做饭都需要煤炭,所以他在北京门头沟和香山开办了两处煤矿。由于前瞻的眼光和魄力,他在煤矿业上也赚的盆满钵满。
信誉为本,良好的风控意识
和珅最终能富可敌国,跟“信誉”二字是分不开的。和珅受了钱一定会办事,帮助人家升官发财,躲避灾难等,确实很讲究“信誉”。久而久之,“信誉”打出去了,成了“垄断”经营模式。和珅也有强列的契约精神,在金钱方面亲兄弟明算账。他的外祖父伍弥泰官至大学士,向他借过两千两银子,他担心外祖父不能及时还账,逼着老头拿地契抵押,“取田契价值相当者署卷归偿。”而这其实已经和今天的抵押贷款别无二致,和珅的风控意识不得不佩服。

利用内幕消息,大发人情财
在朝为官,最重要的是消息灵通,尤其是职位较低不能接近权力核心的官员,能否从大官口中得到瞬息万变的内幕消息,决定着他们的前途和命运。所以,为了得到这些消息,总会有人不惜花费巨额财富打通“关节”。
和珅的地位无疑是这些追逐者的首选目标,他只凭朝廷的“内部消息”就可以大发“人情财”。1780年,乾隆皇帝决定第五次南巡。此前刚投靠和珅的泗阳县令国泰,接到了和珅的密信说,皇上此次南巡,必然会去祭祀孔庙,之后一定会途径距离泗阳县城东边五十里的地方。和珅命国泰在此精心筹建一处行宫,以博皇上垂青。国泰马上调集全县能工巧匠,在该处修建了一座行宫。
乾隆祭祀过孔庙后向南进发,路过泗阳县境时,果然发现了这座优美别致的建筑,命人进入行宫,只见行宫非常好看,顿生世外桃源之感,当即命和珅召见国泰。国泰面圣时从容应对,和珅在旁赞不绝口,博得龙颜大悦,马上被擢升为道台(相当于地级市市长)。国泰感激不尽,立即给和珅送去大量金银。其他投靠和珅的官员,知道和珅略施小计便让国泰擢升为道台,心中兴奋不已,纷纷主动送礼给和珅。
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和珅为官有他“够意思”的一面,他为国泰无偿提供一条消息,让国泰获得了升迁机会,升迁之后的国泰必然会回报和珅的。在当时的情况下,一般人也不会觉得和珅收国泰的礼是不道德的行为。

由此可见,和珅拥有极高的经济智商和情商。事实上,和珅还是个长相俊美的才子,即高富帅,并不是影视剧中被丑化的形象。和珅的岳丈冯英廉这样评价女婿“相貌白杳而英俊,少有大志,他日前途不可估量。”和珅诗、书造诣很深,被乾隆帝欣赏,两人还经常一起切磋诗文,和珅的诗曾载入《嘉乐堂诗集》中。和珅天资聪颖,博闻强记,又勤奋好学,通晓汉、满、蒙、藏四种语言。这为他之后在商业和职场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知识的角度来看,知识面广并不代表智商和情商就一定高,但没有知识,要获得高智商和情商就会变得非常困难,尤其在商业领域。商场如战场,一条高价值的信息及时的出现在你面前,或许就能成为制胜的法宝。商状元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时汇聚互联网深处的商业最前沿信息和知识,经过系统整理后实时推送,为商业人拓宽知识面,把握最新投资信息,获取高效的商场招数知识。事实上,但凡智商高和情商高的人,都源于信息、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和珅如此,那么你呢?
和珅是中国历史上的大贪官,担任了当时清朝大量的政府要职,封一等忠襄公和文华殿大学士,其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刑部尚书、吏部尚书、户部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步军统领等数十个清朝中央政府的关键要职。和珅作为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著名的权臣、贪官之一,有怎样的故事秘闻呢?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有关和珅的12个故事。

和珅的故事一、
把《孟子》原文和朱熹注解一字不落地背出来,得到乾隆皇帝赞赏。
有一天,乾隆在圆明园看朱熹注的《孟子》,注解用的是小字,乾隆看得费力,便让和珅看灯,和珅灵机一动,将乾隆看的那一句的注解一字不差背了下来,并进而将《孟子》全文的朱熹注解全部背给乾隆,此事让乾隆对和珅的才学大加赞赏,认为是科举遗珠,特下恩旨让其踏上仕途。
和珅的故事二、
因为熟读论语,和珅是唯一能和乾隆交谈的侍卫,从而借机上位。
和珅得以接近乾隆纯属偶然。一次乾隆随口引了句《论语》,表达对朝臣不满,此时一个容貌清俊的侍卫接口就答,不但领会了乾隆意图,而且应对十分妥帖。这个侍卫就是和珅。从此,乾隆对和珅刮目相看,退朝后,就爱找说话解闷,因为在侍卫和太监中只有和珅是熟谙经典,和乾隆对得上话,而且又远比与朝臣的奏对程式来得轻松。
和珅的故事三、
在学堂时便刻意模仿乾隆字体,心机之深让老师吴省兰叹服。
和珅十多岁时在咸安宫官学念书时,就显示远超他的八旗子弟同学们的心机和城府,甚至刻意下苦功临摹过皇帝的字体——以求将来仕进写奏章时获取皇帝的好感,这绝非一般十三四岁少年所能想到且做到,而他老师吴省兰在看到他的心机后,不由暗暗叹服,主动与其结交,对其倾囊相授。
和珅的故事四、
买通太监,轻而易举地将乾隆的女人收为己有。
和珅位极人臣后,对女色的欲望愈加炽烈,甚至连乾隆身边的女人也想染指。乾隆进入耄耋之年,已无力临幸宫嫔,身边的美人大多成了摆设,却让和珅垂涎不已。于是和珅买通太监,将他看中的宫女写入明春遣返出宫的名单,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将皇上身边的女人顺出宫廷,纳入府中。
和珅的故事五、
和珅两句话,救了乾隆的宠妃,为儿子迎娶十公主埋下伏笔。
乾隆晚年最宠爱的惇妃恃宠骄横,经常打骂下人,一次竟为小事杖毙宫人,气头上的乾隆一怒之下便要废了惇妃的名分,惇妃急忙搬来救兵和珅。和珅察言观色,料定乾隆只是一时之怒,日后必定后悔,于是便以惇妃之女十公主尚在襁褓须母亲照顾,虽然有罪可以降妃为嫔,于是保住了惇妃名分。事后,惇妃果然重获恩宠,便以十公主与和珅之子丰珅殷德定下亲事作为给和珅的回报。
和珅的故事六、
和珅与乾隆身边的太监闲谈,猜出考题,帮助昔日的老师高中会试。
和珅后来掌会试,他在官学学习时的师傅吴省钦来访,出人意料地向和珅倒拜为弟子,原来吴省钦屡试不中,想起从前与和珅的师徒关系,便想走他的门路。和珅也没忘了师恩,便想办法从乾隆贴身太监那边得知乾隆最近在看《四书》中的哪一部,翻到哪儿,并以其对乾隆近日关心之处的了解,十分精准地猜出了出题范围,不着痕迹地帮助吴省钦顺利考中会试,走上仕途。
和珅的故事七、
将《石头记》改名为《红楼梦》,和珅是此书流传于世的最大功臣。
因为相似的身世,和珅对当时文人间暗中流传的《石头记》如痴如醉,却苦于看不到后四十回,于是悄悄找到高鹗,命其续写,而高鹗也痴迷于此书,一拍即合。
然而《石头记》是禁书,高鹗根据和珅的意见,将续写部分,基调改得不那么凄惨。甚至有对当朝歌颂的可圈可点之处。和珅更是把书名改为大气的《红楼梦》,并借惇妃之手推荐给乾隆,乾隆看了并无违逆之处,便同意将此书刊行天下。
和珅的故事八、
和珅安排民间女子以西洋浴室的享受手段,让乾隆很受用。
乾隆东巡,是和珅第一次为乾隆安排全程接待。在济南驻跸一夜,和珅将乾隆请入一间蒸汽弥漫的内室,随即退出,一身着薄纱的民间女子从内里转出,裸身为乾隆洗浴后,便带到旁边的竹床上,将软绵绵的双手在乾隆身上揉捏,从额头起,一直到脚趾,乾隆舒服得欲仙欲死,一夜睡得极好,第二天醒来备觉精神。原来是和珅利用打过交道的济南珠宝生意人,用专门招待贵客西洋浴法,让乾隆出宫尝了次鲜。
和珅的故事九、
和珅收到的第一份大礼:三千亩的通州庄园。
和珅初涉官场时,也以清廉自许,并未大肆敛财,而是非常谨慎。随着圣眷日隆,下级官员们想尽方式送礼结交和珅,寿辰送贺礼无疑是最好的机会。一次过寿辰,和珅收到一方端砚,砚边砚座都用厚厚的一块整金嵌定,金子足足有五六斤。另有十余张一万两见票即兑的龙头银票,拼出一个喜字。还有一张纸却是官契,赠的一座庄园并庄丁牛羊场院等一应财物,和珅迅速合计了一下,一单贺礼竟不下八十万两银子。然而此时和珅认为自己地位稳固,且送礼之人未留姓名,就收下了。送礼之人就是日后险些让和珅栽倒的山东大贪国泰。
和珅的故事十、
和珅究竟有多贪:清查两个月后才有了初步结果。
和珅被抄家后,负责清查和珅财产的是肃亲王永锡等人,清查工作从正月初八和珅下狱后便开始,一直查到正月二十二,才开始有清晰的眉目。两个月后的三月二十八,官方正式公布的档案中,和珅府邸的房屋总数为两千来间,田地一千二百六十六顷,黄金三万多两,银子三百多万两。但在私人笔记薛福成的《庸庵全集》中,和珅的财产包括房屋三千间,田地八千顷,银铺四十二处,当铺七十五处,赤金六万两,大金元宝一百个(一千两一个),小银元宝五万六千六百个(一百两一个),银锭九百万个,洋钱五万八千元。与官方所在出入甚巨,而民间则有和珅的家产总额相当于清朝十五年的国库收入总和之说。其实和珅的财产,早在清查时已经被做了手脚,至今已经成了一个传说。
和珅的故事十一、
和珅生前极有女人缘,死后三个美貌侍妾为其殉情。
和珅外貌俊朗,当时便有“满洲第一美男”之称,他上位的关键一步就是娶了当时直隶总督冯英廉之女冯霁雯。和珅一生阅女无数,从民间绝色、到皇帝的禁脔,乃至西洋美女,他都能轻易到手,而且居然总能佳人芳心。在他死后,和珅老婆当中色艺双绝的名妓吴怜卿、豆蔻,以及跟随和珅十多年的当家宠妾长二姑,或投缳自尽、或坠楼而亡,追随和珅而去。成为和珅失势后对和珅最为情深意重的人,与墙倒众人推的官场恰成鲜明对比。
和珅的故事十二、
和珅死前三天是元宵节,题诗感慨人生造化。
嘉庆四年正月十五日的晚上,身陷缧绁的和珅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想象高墙外面月色如水,街上元宵灯挂,然而家中往年的其乐融融的景象再也不复,不由感慨人生造化,便在狱墙上书写《悔诗》两首:
夜月明如火,嗟予困已深。一生原是梦,卅载枉劳神。
屋暗难捱晓,墙高不见春。星辰和冷月,缧绁泣孤臣。
今夕是何夕,元宵又一春。可怜此夜月,分外照愁人。
对经商前时,怀才误此身。余生料无几,空负九重恩。
真正杀和珅的不是嘉庆!是乾隆!自古最黑莫过帝王心!都说和珅贪得无厌!敛财无度!富可敌国!但真正的和珅从不奢侈挥霍!一生都在替乾隆敛财!和珅对乾隆的愚忠使自己彻底谜失!
和珅对乾隆无任何隐瞒!乾隆对和珅了如之掌!乾隆好大喜功!挥霍无度!自誉十全!他需要和珅给自己敛财!又明知自己留不住财!故而由和珅替自己聚财!和珅至死才醒过梦来!
乾隆杀和珅理由有三!一是养猪赠儿!二是替儿立威!三是儿不是其对手!随我走吧!
本文作者:全球热点人物刊(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