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帝怎么过中秋节?看演出 听戏野史趣闻

2018-11-10 07:06:13

中秋节俗称八月节,和春节、五月节(端午节)一样,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清宫在中秋节期间,内务府的演剧机构——昇平署,会负责举办一系列的演出及与节日相关的活动。

目前能见到的较早的关于清宫中秋节间的演剧活动记载,是乾隆朝的档案及时人笔记等。乾隆帝的生日是农历八月十三日,所以乾隆朝的万寿节和中秋节的庆祝活动一般连在一起举办,格外隆重。演剧活动多数是秋狝至热河时在避暑山庄举行,回京后或有继续。



据赵翼《檐曝杂记》记载“上(乾隆)秋狝至热河,蒙古诸王皆觐。中秋前二日为万寿圣节,是以月之六日即演大戏,至十五日止”。也就是要连演大戏十日,算得上普天同庆,热闹非凡。


当时演出的都是一些什么剧目呢?

原来是《西游记》《封神传》等神仙鬼怪之类的剧目,因为此类剧目荒诞不经,无所触忌,而且可以凭空点缀,安排多人上场,离奇百变,热闹好看。

避暑山庄的清音阁大戏台,是清宫戏楼中最大的一座,与圆明园中同乐园戏台同名。阁高三层,阁东西两侧,有上下九间的二层裙楼。楼北为南向之福寿阁,楼阁相通。福寿阁高二层,皇帝后妃在阁之上层观戏,一楼与两侧楼为大臣及蒙古等少数民族王公、外国使节听戏之处。



道光帝登基后,已经没有了乾隆朝的宫廷大戏大规模演出活动。八月十五中秋节当日,一般在圆明园同乐园的清音阁大戏楼观看一些规模较小的昆弋戏(清代宫廷里以昆腔及弋腔并演,即一部戏里,有的出是用昆腔演出,有的出是用弋腔演出,于是一部戏有的出是唱昆腔,有的出是唱弋腔)。

咸丰朝的观剧活动基本上是道光朝的延续,但也有一些新花样。据咸丰三年《恩赏日记档》记载,这一年的中秋节是在紫禁城漱芳斋“昇平叶庆”戏台观剧。由于戏台过小,放弃了节令戏《天香庆节》的演出,仅演出了变戏法。



由于慈禧太后的喜好,清晚期宫中演剧规模越来越大,中秋节间宫外苑囿演出除中南海外,又增加了颐和园。据记载,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十四日,昇平署戏班自颐和园进京城仅两天,就要为了中秋承应而返回,规模浩大且不计成本。而慈禧太后对于戏班的赏赐也十分丰厚,光绪十九年中秋节赏戏,共赏银一千二百二十二两,可谓大手笔。



今年的中秋节,正值“2018沈阳艺术节”期间,沈阳市民也能享受“皇帝”般的待遇啦!从9月15日持续至10月29日、历时一个半月的艺术节期间,将有50余台剧(节)目、130多场演出,包括京剧、评剧、话剧、杂技、歌舞、交响乐、儿童剧等十余种艺术门类与广大市民见面。

点击链接,提前了解演出信息,安排好时间,全家人一起去看文化演出,过一个热热闹闹、欢乐祥和的中秋节吧!

http://epaper.syd.com.cn/syrb/html/2018-09/11/content_201094.htm?div=-1

本文作者:沈阳故宫博物院(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