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唯一投水殉国的皇后野史趣闻

2018-11-10 07:05:34

面对国破家亡和被俘虏的遭遇,她无力改变什么,只有对天长叹;想到养育了自己的故国,她内心涌起一股热流,不禁潸然泪下;面临异族的侮辱,她无法逃避,最终以死明志,她就是北宋最后一位皇帝钦宗赵桓的皇后,集美貌、品德于一身的朱琏,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投水身亡的皇后,并且还是北宋被俘虏的唯一一个以死明志的皇室成员。

朱琏,宋徽宗建中靖国三年(公元1102年)出生于汴京祥符(今河南开封)的一户官宦人家,父亲朱伯材为宋徽宗时期的武康军节度使,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中,使得朱琏受到了良好的熏陶,识书达礼,贤惠善良。

宋徽宗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六月,朱琏嫁于时为太子的赵桓,成为了太子妃。次年十二月,宋徽宗赵佶禅让帝位于儿子赵桓,是为宋钦宗,改年号为靖康,册封朱琏为皇后,追封其父亲朱伯材为恩平郡王,朱琏的家族成员也跟着沾光,一并得到了官职与封赏。

宋钦宗上台后,做了一件利于朝廷的好事,就是贬了蔡京、童贯等祸国殃民的奸佞之臣,重振朝纲,任用李纲为将抵抗金兵。只可惜钦宗他生性懦弱无能,优柔寡断,对于很多事情无法拿定主意,就像失去砝码的天平一样左右摇摆,最终被奸臣谗言所蒙骗,罢免了李纲,向金人求和,签订合约,其中一项就有双方互不侵犯的条款。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四月,金人出尔反尔,违背了双方签订的合约意愿,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南下,渡过黄河,一路势如破竹,最终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今河南开封),金银珠宝和所有值钱的东西全部被金人洗劫一空,宋廷皇室成员以及朝臣等共三千余人被俘虏北上金国,宋朝亡国,史称“靖康之变”,亦称“靖康之难”或者“靖康之耻”。

在“靖康之变”中,朱皇后也是被金人俘虏的受难者之一,她当时年仅二十六岁,正直青春年华,加上美貌多姿,在被俘虏北上的途中,经常受到金兵的调戏,虽未被玷污,但是她内心的那种畏惧就像是得了恐慌症一样,绷紧了她的每一处神经,身体时常发抖或颤栗。

金太宗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即靖康三年,宋室所有人员被押解到金朝京师会宁府,此时金人特地举行了献俘仪式,命宋徽宗与钦宗及其后妃、宗室等皇室成员到金朝阿骨打庙去行“牵羊礼”。所谓的“牵羊礼”,实际上就是当时金国的一种受降仪式,牵羊礼要求俘虏赤裸着上身,身披羊皮,脖子上系绳,像羊一样被人牵着,也表示像羊一样任人宰割,这明摆着就是对宋朝皇室成员的极大侮辱,随后金人还下令皇太后、皇后入金宫“赐浴”。

朱皇后和其他的皇室成员一样,都处在受屈辱和任宰割的环境之中,但是朱皇后这个时候再也无法忍受金人的侮辱与折磨了,于是决心以死明志,以死殉国。

就在朱皇后临死之前,曾经作下了两首悲壮的诗歌,说白了就是她的绝命诗,即后世流传的《怨歌二首》:

其一:幼富贵兮绮罗裳,长入宫兮奉尊斛。今委顿兮沆落异乡,差造物兮速死为强。

其二:昔居天上兮,珠宫玉阙;今入草莽兮,事何可说?屈身辱志兮,恨何时雪?誓速归泉下兮,此愁可绝。

朱皇后作完这两首诗歌后,于当晚趁金兵不备之际,毅然投入冰冷的湖水自杀身亡,时年二十七岁。金太宗完颜晟称赞其刚烈,说她“怀清履洁,得一以贞。众醉独醒,不屈其节”,追封她为靖康郡贞节夫人。

朱皇后这样一位柔弱的女性都能置生死于不顾,保全名节,维护皇室尊严,这会让那些忍辱偷生,期盼有一丝转机返回故国的皇室成员们是何等的汗颜啊!

时光荏苒,一转眼到了南宋宁宗庆元三年(公元1197年)的时候,也就是朱皇后去世近70年后,宋宁宗赵扩才得知朱皇后已经去世的消息,为她上谥号仁怀皇后,将其牌位放入宗室太庙供奉香火,并对朱皇后的十五位后人大施恩泽。到庆元五年(公元1199年)的时候,宋宁宗又将朱皇后的牌位移至专门供奉祖先的景灵宫来奉祀'。据《宋史》记载:“(朱)后既北迁,不知崩闻。庆元三年上尊号,谥仁怀,祔于太庙钦宗室,推恩后家十五人。五年,奉安神御于景灵宫。”

朱皇后死时年仅27岁,宛如一朵正当艳放浓香气息的花朵,虽然凋零过早,悄无声息地消逝于弹指之间,但是却活出了生命的意义,活出了她短暂人生中的精彩篇章,留给世人的是一种以死明志的贞烈品格,以死殉国的震惊壮举,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一抹磨灭不去的烙印,令人称赞和钦佩,流芳百世,而且她还是中国历史上被后人歌颂最多的皇后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投水身亡的皇后。(陈令申)

本文作者:陈令申(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