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布楚条约》对东北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野史趣闻
谁塑造了东北?有人说是满清,有人说是张作霖,有说是日本人的,有说是俄国人的,也有说是国民党,还有说是新中国后。
事实上,翻开东北的历史,你会发现,在300多年以前的东北基本上与中原王朝是相对抗的。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东北都是独立于中华文明之外的。改变这种局面的是满洲人,清朝的建立将东北纳入大中华的文明圈里。但直到清末,依然有大量汉人不认为他们是中国人。孙中山对民国的构想,就不包括东北。
东北是一个有着2000年历史的地方,这里部族众多,发展也不均衡。从汉朝以来,东北就有鲜卑、夫余、肃慎、乌桓等少数民族建立起的小王国,唐朝时还有一个渤海国。

历史上这些东北各部族,时而兴起扩张,时而陨落消失,导致历史上的东北始终是一个无法划定固定形状的区域。
东北虽然是满洲人的龙兴之地,但他们入关之后却并不开发东北,所以清朝的东北几乎是全国最贫穷落后的地方。东北部族人们依然游荡在广袤肥硕的土地上,涉猎、挖人参、采药,过着古老原始的传统生活。
直到俄国人来了……
在俄国人看来,远东大片地区都是无主之地。虽然你们在这里狩猎多年,采药多年,但并不代表这片土地就是你的。这就是俄国人的看法。

俄国人先是占领了西伯利亚,又南下黑龙江流域,东拓海参崴,库页岛。沙皇许可私人进行探险拓张,俄国在远东取得的土地,大多都是以私人拓张得来的。国家付出极小的代价,换取极大的回报,这可能是世界上回报率最高的探险。
也正因为俄国人的入侵,才使得东北各部族产生了“原来我们是一个国家”的朦胧意识。
俄国人与清朝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是第一次以法律名义获得了清的土地。也是第一次在法律上对东北区域进行一个定形的认证,此前2000年从未有如此清晰的边界。

如果不是《尼布楚条约》,我们今天口中的东北,或许还包括外兴安岭等大片区域。后来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进一步确立了中俄的疆界。不然,我们今天口中的东北,还包括海参崴、库页岛等区域。
我们现在对割让土地的行为当然是深恶痛绝的,这是绝对丧权辱国的。于是很多人对俄国人扩张的痛恨比英国殖民者更加严重。
但在清朝统治者的观念中,割让土地并不是那么难以接受,尤其是他们眼中东北一些荒芜的区域。清朝统治者反倒对英国人提出的通商权利十分排斥,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对统治权的威胁。

直到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文明的输入,国家概念渐入民心,清朝统治者才从“天下观”转到“国家观”,才明白一个国家寸土不让的重要性。所以后来的很多不平等条约,通商可以,赔款可以,割让土地就很为难。好在西方殖民者往往不太要求割让土地,一般是租借土地,或者建立租界。
1858年,英、法、美、俄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此条约对东北有着重要的意义。辽宁的牛庄成为了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彼时的东北还未对关内的国人开放,反倒先对外国人开放了。于是大量的俄罗斯人移民东北。
不久之后,清政府才意识对东北控制的重要性,终于开禁放垦,鼓励移民,大量关内各省移民开始了闯关东之旅。

闯关东初期主要是以河北人为主,张作霖的祖辈就是从河北廊坊大成县闯关东到的东北。当张作霖成为东北王之后,东北进入了民族主义时期。在他的统治下,面对苏俄、日本的夹击,东北人民也开始有民族觉醒,他们发出自己声音和彰显自己的意志。这可是在此前从未有过的现象。
本文作者:嘴哥闲谈(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