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往事之皮影戏野史趣闻
孙悟空耍着金箍棒。小哪吒脚踏风火轮,手拿火尖枪。这样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的影像,被投影在一面白布上。伴着影像的动作,还有恰到好处的配音。这就是皮影戏表演的场景。

皮影戏在东北农村也叫驴皮影,是用驴皮剪成人物、动物、山水、植物等造型,,把人物或动物的脖颈和关节等处,都设计成能活动的,这样人物或动物就可以完成踢腿,弯腰,伸臂等动作。把驴皮裁剪的造型的相应部位穿上线,拽动牵连某部位的线,某部位就会按照人为的设想运动。演皮影时必须是在暗室或黑天,拉一面洁白的白布,在白布后面放一盏点燃很亮的蜡烛或油灯。把需要出场的驴皮造型通过细线连接,挂在白布和灯烛之间,唱影人通过操纵细线来操纵这些驴皮造型的动作,驴皮造型的影像就会通过灯烛光射到白布上,在白布的另一面就会出现各种人物、动物、山水等的造型和动作,唱影人在和上相应情节的伴唱或解说,一部好的皮影戏就开始上演了。

旧社会农村娱乐演出活动,说书,唱二人转都是通过演员口述的描写人物和故事情节。皮影戏直接用人物和环境,动作直观的表现故事情节,它生动,形象。这也是农村人喜欢皮影戏的根本原因。旧社会农村平民百姓都在贫困中挣扎,只有有钱的大户人家一年能请得起一场皮影戏。穷苦的百姓只能借有钱人的光在偏远处观看罢了。

解放后各公社成立了电影放映队,放映队轮流在各村放映电影,这有声音,有色彩和真实生活一样的电影,包含了皮影戏的一切长处,还大大的超出皮影戏的真实效果。皮影戏逐渐淡出农村文艺舞台。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和电脑走进家庭,人们在家的炕头上,就能看到喜闻乐见的精彩节目。近几年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随时随地就能观看自己想要看的精彩节目。皮影戏被认定为历史文化遗产,在电视和手机上常有介绍。
虽然皮影戏被科技的洪流淹没,可它代表中国人的智慧和发明,它就是电影和投影机的雏形,中国人的创造力是伟大的!
本文作者:沧海拾金王海龙(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