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川报纸副刊编辑记者“小平故里行”采风广安野史趣闻

2018-11-09 10:34:19

邓小平铜像

农民收获水果

瞻仰伟人忆激情红色岁月

9月初的广安,持续高温,但炎热的天气未能阻挡采风团的热情。4日一大早,全川报纸副刊编辑记者“小平故里行”采风团便乘坐大巴车来到了小平故里景区,赴这场久违的约。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在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小平同志这段对祖国深情的告白犹言在耳,让人侧目。馆内陈列分“走出广安”、“戎马生涯”、“艰辛探索”、“非常岁月”、“开创伟业”五个篇章,那些带有时代烙印的照片、文件、档案资料,清晰而珍贵,将邓小平波澜壮阔、伟岸华彩的一生娓娓道来,也让后人了解到那段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救国图存的爱国史。

邓家老院子里绿树环绕,门前池塘水波轻盈柔和,耳畔阵阵秋蝉鸣唱,让小平故居显得更加的厚重古朴。如今,白墙灰瓦的院子里虽没有住着邓氏后人,但来往的游客络绎不绝,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瞻仰缅怀伟人,在邓小平铜像前肃穆,沉思,情不自禁地在心底道一声“小平,您好!”

小平故里行,华蓥山上游。6344平方米的广安不仅诞生了世纪伟人邓小平,还传颂着让后人崇敬的华蓥山游击队和双枪老太婆的传奇故事。采风团一行来到了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山”的华蓥山。山中茂林修竹,草木繁盛,独特的卡斯特石林、溶洞让人惊叹,看着眼前雄奇秀美的自然风光,听着导游们讲述游击队、小说《红岩》的热血英雄事迹;看着年轻的抬滑竿汉子将漂亮幺妹抬上华蓥山,拜佛观景,听着导游们讲述华蓥山“抬幺妹”的习俗,会对这片富泽的土地更加热爱。

参观电子产业园区

聚焦乡村建田园秀美之地

华蓥山下是富饶秀美的土地,依托于这片土地,四十年来广安迎来了发展新篇章,武胜县白坪—飞龙新农村示范区是广安乡村振兴的代表。在参观完小平故居后,采风团来到了白坪—飞龙新农村示范区,勤劳又富于创造的广安儿女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开辟出了一片新天地。

白坪—飞龙新农村示范区,不仅有绵延的生态画廊,还有许多历史文化人文遗存,充满着川东北特色的民俗。行走其间,可以看到保留完整的朝门院子,院子里演绎着具有当地民俗特色的婚嫁喜事和“走人户”、“抓周”、“打发小孩”的习俗,村民端来一碗红糖醪糟和特色川东凉粉,让人感受到浓烈而诚挚的热情。在这里四周花果飘香,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竹丝画帘,看传统的碾米法,远处酒坊、油坊的劳作之声传入耳中,如同置身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景美人和,一幅美丽乡村画卷映入眼帘。

华蓥山双枪老太婆塑像

为更好地发展乡村经济,近年来,武胜将白坪、飞龙、三溪三个乡镇统一规划,挖掘民俗文化内涵,通过“产村相融、农旅结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打造城乡统筹示范区、产业融合发展区、生态宜居样板区、农耕文化传承区,推动乡村振兴。几年间,白坪—飞龙已经先后获得乡村振兴示范区、城乡统筹示范区、产业融合发展区、生态宜居样板区等多项殊荣。昔日的农田变成了4A级旅游景区,成为乡村振兴的先行者。

广安风貌

创新产业打造“数字硅谷”

厚重的文化底蕴给广安增添了十足的魅力,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充满活力与激情,他们立足于本土特色与资源,求新求变,不断地发展产业,打造了属于广安的品牌。

“经略产业发展高地,打造华蓥数字硅谷”。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高科技产业也在这片土地上火热发展。近年来,广安华蓥市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两化”互动为战略引领,确立“工业城、旅游市”发展定位,实施城市西扩战略,掀开了城市建设新篇章。华蓥市主动创业,开启电子信息产业转型期,在华蓥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园里,打造了华蓥数字硅谷,为大规模承接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奠定平台基础。经过几年发展,目前广安已经建成全省靠前、全国知名的电子产业基地,涵盖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穿戴等各类消费型电子智能终端产品,产品远销美国、非洲等地。曾经的三线建设军工重地正变身为川渝地区的电子信息硅谷。

四十年风雨历程,四十年励精图治,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小平的家乡人正遵循着小平当年的规划步伐,创新创业,逐渐走上了勤劳致富的道路。(绵阳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郑金容 文/图)

编辑:郭成

本文作者:中国绵阳新闻网(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