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艺术——《当阳皮影戏》野史趣闻

2018-11-09 13:35:21

一块白布一盏灯,吹吹打打唱皮影”。这一古朴优美的民间艺术,至今仍活跃在许多人的记忆中。在当阳西部的王店镇,仍然有一班挚爱皮影艺术的老艺人。这是我市目前唯一能够正常演出的皮影戏班,最年轻的成员已经50多岁了。

当阳皮影在宜昌境内称为“北路皮影”,与宜昌、远安、兴山、保康等地的皮影戏为同一流派。其唱腔高亢明亮,以“傩愿腔”、“走马腔”为主要腔调。“坐傩愿”、“行走马”是艺人遵循的行腔规律。唱本分文场戏和武声戏,演唱风格各不相同。当阳皮影一般由5-6人组成班子,台面一人是该班子的核心,负责提皮影、主唱,后台由乐队组成,乐器为当阳境内流行的打击乐,有堂鼓、大锣、钹、马锣、梆子、唢呐等乐器组成。乐队成员还兼对白和帮腔。皮影戏的演唱内容大都以唱历史故事为主,主要靠师傅口传心授。长篇故事一般只记故事梗概,艺人可以临场发挥编成朗朗上口韵文演唱,情节丝丝入扣,故事生动完美,有的戏班可以连续演唱十天半月。

据传皮影戏起源于唐代,具体时间无从考证,在当阳境内流传已有300多年历史。主要在乡村流行。农家婚丧嫁娶、添生祝寿、起屋上梁等重大场合,都流行唱皮影戏。旧时皮影戏还被用来祈福消灾,如久旱不雨、发猪瘟牛瘟,也请皮影戏班唱戏,名为“还傩愿。”上世纪80年代初,当阳有两班皮影戏比较活跃,一班是胡场柏林村,一班是双莲的柏林村,被称为“东柏林”和“西柏林”。由于文化部门专业人员参与搜集整理,新编反映农村新人新事新风尚的剧目,深受群众欢迎,两班皮影参加宜昌地区民间文艺汇演,双双获奖。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发展,皮影戏的演出市场越来越小,戏班已无力支持这一传统艺术的加工改造,加上老艺人年事已高,后继无人。

本文作者:当阳去哪儿(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