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画|吴道子:风雨将逼人,鬼神如脱壁!野史趣闻
唐代人才辈出,然而被人奉之以“圣”的,只有三人——“草圣”张旭,“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
据说吴道子性格豪爽,不拘小节,“每一挥毫,必须酣饮”,因此,经常是醉中作画。

当时,长安、洛阳一带寺庙林立,吴道子曾作壁画三百余间,而间间情状各不相同。
传说他描绘壁画中佛头顶上的圆光时,不用尺规,直接挥笔而成。在龙兴寺作画的时候,观者更是水泄不通,"长安市肆老幼士庶,竞至观者如堵",吴道子挥笔作画,往往像一阵旋风,一气呵成。

天宝年间,玄宗让年已62岁的吴道子去嘉陵江写生。
吴道子到了嘉陵江,没有现场作画,而是认真观赏这无限风光,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用心去体会,之后便两手空空回到长安。
玄宗问他写生稿积攒几何,他却说一纸未得。
玄宗生气之余,严命他在宫殿壁上作画。
吴道子口颂"臣无粉本,并记在心",而一日间挥成"嘉陵江三百余里"。
直让唐玄宗赞叹不已,认为该画和在此前不久另一位画家李思训用几个月功夫画成的嘉陵山水一样美妙。

吴道子是中国山水画的祖师,而他的人物绘画更是“冠绝于世”。
中国画最讲究的是线条,而吴道子所绘人物,善用状如兰叶条之线条表现衣褶,使之有飘举之势,人称“吴带当风”;又因他喜以焦墨勾线,略加淡彩设色,又称“吴装”。
吴道子一生画的题材最多的是佛画。
相传,吴道子画过《地狱变相图》《宝积宾伽罗佛像》《维摩经变图》等画,据宋代内府收藏画卷记录,还有《帝释像》《摩那龙王像》《擅相手印图》《佛会图》等等,共计93件之多。

吴道子存世可靠画迹者,又首推《送子天王图》横卷,纵35.5厘米,横338.1厘米。
不过也说真迹已经没有了,此图系宋朝摹本,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送子天王图》局部)
《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乃是吴道子根据佛典《瑞应本起经》绘画,该图场面宏大,细描刚韧,情节生动,描绘传神,是吴道子的传世杰作,被称为“天下第一画”。
图分两段,前段描绘天王送子的情节,后段描绘释迦牟尼佛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的故事。图中绘人物、鬼神、瑞兽二十多个,天王威严,大臣端庄,夫人慈祥,侍女卑恭,鬼神张牙舞爪,瑞兽灵活飞动,极富想象力而又画得极富神韵。

(《送子天王图》局部)
吴道子还画过多幅鬼神图。
传说他的《地狱变相图》,画得特别传神,杀猪宰羊的人看了吓得纷纷改行。
《山鬼图》是河北曲阳岳庙的碑刻,相传也为吴道子所绘。画中描画一个形似恶魔的力士,肩扛利器,凌空腾跃,天衣飞扬,满壁风动。

《维摩经变图》则是吴道子的另一幅杰作。
画中的摩诘手执尘尾坐于胡床之上,身子前倾,凝神聚眉,思虑深邃,成竹在胸,线条流畅刚劲,一气呵成。
后人称赞它“虬须云宾,数尺飞动,毛要出肉,力健有余”。

吴道子虽是画工,但史料记载,他先随张旭、贺知章学书法,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悟画法,这样的“打通”能力也是独一无二。
公孙大娘是开元盛世唐宫第一舞人,善为“剑器浑脱”之舞。
吴道子观赏了公孙大娘舞“剑器”后体会用笔之法,画艺大进。
有一天,吴道子在洛阳遇裴旻和张旭。
裴旻以金帛请吴道子在天官寺为亡父母作画超度;吴不受谢金,曰“闻将军之名久矣!如能为我舞剑一曲,足抵当所赠。观其壮气,并可助我挥毫”。
裴即翩翩挥剑起舞,吴道子奋笔作画,“俄顷而就,有若神助”。
张旭也乘兴挥洒,一壁狂草龙飞凤舞,时论以为“一日之中,获三绝之观”,传为有唐一代佳话。
吴道子能从不同艺术门类悟出画理画法,更可证明天才卓越,非同凡俗之手。

(《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苏轼非常欣赏吴道子,曾称赞他的艺术为“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好理于豪放之外”。
苏东坡更是在《书吴道子画后》题记中评曰:“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所谓游刃有余,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
吴道子在民间享有崇高威望。
自隋唐以来,民间画工的行业组织一直奉吴道子为本业祖师。
直到民国时候,同业公会会馆中皆设立吴道子像,朝夕受香火供奉。每逢大祭年祭,还要行三跪拜大礼,有如拜财神拜关公。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吴道子缔造了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传奇!
本文作者:学国学网(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