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违背祖制改葬西陵,是谁为他解围并让他说了句“朕心始安”野史趣闻
清朝的皇陵分为三块,一块是入关前的盛京祖陵,努尔哈赤、皇太极等埋在那里,而入关后的皇帝又分别葬在东陵和西陵,相距有好几百里地,这又是为何呢?

航拍:河北遵化清东陵
本来呢,清朝入关的第一个皇帝顺治死后安葬在清东陵,也就是如今河北省遵化市的马兰峪。顺治的陵寝被称为孝陵,正好在马兰峪的中轴线上。按照《周礼》中“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的“昭穆之制”,后代的陵寝应该“子随父葬,祖辈衍继”地分别在左右建造,但到了雍正这里就出问题了。

清东陵
康熙驾崩后,他的陵墓遵从了“昭穆之制”,埋在了他父亲顺治帝孝陵的东南一里左右的地方。按理来说,雍正作为康熙的儿子,他就应该安葬在孝陵的西北。在雍正即位后,他也派人去东陵附近寻找“万年吉壤”,但不知是什么缘故,这些人跑来跑去,总没有选中让雍正满意的地方,最后好不容易选中了九凤朝阳山,风水甚佳,但后来一开工,勘察的官员突然发现“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雍正听后觉得很不舒服,便下令废掉了这处陵址,让大臣们再行勘察。

雍正皇帝
这些人在京东的皇陵区找了半天,仍不能让雍正满意,最后到易州境内的太平峪发现了一处好地方,这里西倚云山,北靠泰宁山,东傍丘陵地,南临易水河,正是“乾坤聚秀之区、阴阳会和之所”,雍正十分满意。
但是问题来了,太平峪离父亲的景陵和祖父的孝陵相距有几百里,如果选择这里,显然违背了子随父葬的制度,但时下既找不到更好的陵址,自己也舍不得这块好地,因而雍正也是左右为难。

十三王爷胤祥
这时,他灵机一动,便把这个难题推给了大臣们,说:“太平峪是块好地方,但是离我父亲和爷爷的墓地几百里地,你们先议论议论,看有没有违背祖制的地方,最后再做定夺。”雍正的意思很明自,自己想要这块地,但又不想背上违背祖制的骂名,于是希望借大臣们之口来解决这个问题。当时最受宠信的十三王爷胤祥摸透了雍正的心思,于是他上奏说:“历代帝王营建之地,远或千余里,近亦二三百里”,遵化与易州都属畿辅之地,离京师不远,选择太平峪建陵也无不可。为了更具说服力,胤祥又举出汉唐时期帝王的陵墓也是散布在陕西各地,如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之陵分布于咸阳、长安、高陵、兴平等县,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诸陵也是分散于三原、礼泉、乾县、蒲城等地,有的也相距甚远。

清西陵:泰陵
胤祥的话,事实上是为雍正另辟陵墓提供了理论依据,于是雍正很满意地说了句:“朕心始安。”清代的陵墓也就从此拐了个弯,分为东陵和西陵两个陵墓区,其后代子孙也只能隔代分别在两地安葬。

清西陵:泰陵
当然,雍正改葬西陵也有很多传言,很多人怀疑雍正在康熙死的时候改诏篡位,继位后又对自己的兄弟疯狂报复打击,因而难免心中有愧,死后怕去见九泉下的康熙,所以才“生不住畅春园,死不葬清东陵”,自己一个人跑到易州建起陵墓来了。
本文作者:靖观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