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爆炸」历史上纵横天下的蒙古骑射为什么到了近代以后再无用武之地?野史趣闻

2018-11-09 12:37:00

玩过骑马射箭的人都知道,真正的骑射威力并不大。因为,骑手在奔驰中颠簸的马背上,想要用弓箭进行精准的瞄准与射击,难度可以说是相当之大,还需要长期的苦练。

就连神射手李广,也只能敢保证几十米内的骑射精度,”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

这一点,也得到了现在爱好者的考证证实:根据复原的东西方古代骑射技艺,靶子的距离顶多也就是一二十米,超过这个距离,箭支无疑就要打偏。

事实上,13世纪纵横欧亚的蒙古骑兵,他们打赢敌人的主要力量是占部队总数60%以上的重骑兵,相比于冲锋陷阵的重骑兵而言,依靠骑射的轻骑兵战术主要是靠迂回敌人造成恐慌,骚扰袭击疲惫敌人。

“他们的先头部队不时的由那些放完一排排箭后撤下来的梯队替换,直到敌人已经被引出阵地或者是被这种远距离射击挫伤时,居中的重骑兵才出击,用长刀将敌人砍倒。”

不过,这种骑射战术在火器出现之后就再也发挥不了任何作用,因为枪支在射程、精准度以及杀伤力上远远超过了弓箭。

比如,在准噶尔和满清的战争中,准噶尔骑兵除了骑射的传统本领之外,就大规模使用火器加强军队的战斗力。

所以,当时清军所面对的,是一支大量装备火绳枪的准噶尔蒙古骑兵。他们在交战时,往往先用火枪射击,再发射弓箭,最后,才肉搏。

1722年,根据出使准噶尔的俄军温科夫斯基大尉的记载:准噶尔军队有精兵6万人,几乎全部都是骑兵,装备有弓箭、长矛、火绳枪、马刀等武器,还能自制火药。

清军的主要兵力是满清八旗、蒙古八旗和绿营,前两者是以骑兵为主,但他们所用的武器,也是继承自明朝的火枪、红衣大炮等。

最后,在实际战斗中,也是火炮、火枪、弓箭、马刀等一齐轮番上阵。

到了1860年,著名的八里桥之战时,历史上曾经纵横欧亚的蒙古骑射战术,在装备了燧发枪和阿姆斯特朗后膛炮的英法联军面前,不仅已经彻底失去用武之地,无论多么悲壮的冲锋,换来的只是一堆尸体而已。

本文作者:鼓楼微讯(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