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有趣深刻的历史故事,总有一个启发你的智慧野史趣闻

2018-11-09 07:01:25

原创:赵海峰

整理:紫翘书桌(ID:jxylsy3377)

五百年烽烟滚滚,浊浪淘尽多少风流人物。

《历史的沸点》一书,在那么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中,精准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那些。秦朝开天辟地的大一统,两汉的外戚专权,三国的群雄逐鹿,对于历朝历代本书都极其准确抓住了特点,浓墨重彩地描摹。

这种取舍功力,是基于作者常年积累的丰富历史常识和深邃的历史观。

在书写的过程中,作者真正走入了历史的情境中,走入了历史人物的心里,将历史人物当做一个个鲜活的血肉之躯,而不仅仅是史书上的符号。

比如对于王莽的评价。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对王莽的评价一直争议较多,从“古之君子”到“篡汉之贼”,众说纷纭争执不休。作者指出:“要一分为二地看,一方面王莽所读的圣贤之书,让他从内心觉得为人理应如此,……一方面他也真切地感到名声的巨大作用。”这样的分析,源于作者对人性的深刻体察。

每个人都是复杂的个体,大奸大恶也存善念,圣贤人物也有弱点,作者对于他们在那个时代的遭遇心怀悲悯,寄予同情,显示了博大的胸襟。

在全身心扑向那个时代的同时,作者又能最大程度地跳出来,穿透时间空间,以客观冷静的态度,探寻历史秘密,探察时代规律,始于历史而又不囿于历史。

他用十六个字精准概括了王莽改制的失败原因——食古不化,缺乏韧性,刚愎自用,所用非人。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汉章帝一朝正是“外戚专权标配的形成”转折点,“明知是祸患而不除掉,带来的后果可想而知”;他敏锐地看到“党锢之祸后,东汉陷入了历史最黑暗的时期。”

历史的走向往往既有客观规律可循,又被一次次偶尔发生的事件所左右。当事人身在其中,并不清楚自己彼时彼地某个举措将会在历史长河中激起什么样的浪花。而作者这种精确的点评,却将河流的转折点呈现于读者面前,明白清晰,发人深省。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在《历史的沸点》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剑桥中国秦汉史》的影子,可以看到《资治通鉴》《后汉书》的原文,可以看到柏杨、黎东方等学者的观点。

那些引人入胜的情节、生动鲜活的人物、精准到位的点评,都源于积年累月的广泛阅读和深入思考。

在史料中钩沉,在暮色中静思,在台灯下写作,这该是一种多么幸福的人生。

赵海峰的新书《历史的沸点II》全网热销中,欢迎支持!点击“了解更多”即可购买!

本文作者:江晓英(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