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皇帝进行“跪”的礼仪创始人是谁?野史趣闻

2018-11-08 20:31:20

汉高祖刘邦

秦汉时期,大儒叔通孙是历史上争议较多的人之一。他一生侍奉过得君王有十多个人,包括嬴政、嬴胡亥、陈胜、项梁、芈心、项羽、刘邦,而且都混的不错。他聪明机警,善于言辩,审时度势的本领堪称一绝。

叔通孙

叔通孙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就是帮助汉高祖刘邦制定朝仪,后世评价这种以“跪”的核心朝仪,严重扭曲中国人的性格,成为割裂君臣之间、皇帝和官员之间鸿沟,但是也加强皇权的统治。

皇帝君临天下

一、汉朝初立,废除秦的法令

汉高祖刘邦消灭项羽之后,统一天下,在定陶被诸侯尊为皇帝,下令废除秦政府时代所有的苛刻和繁杂的法令规章,以及朝堂的仪法,一切简单明了,百姓、大臣们无不欢欣鼓舞。

每到宴会上,大臣们便无所顾忌都酗酒争功,喝醉的人狂呼乱叫,甚至于拔剑击柱,闹得天翻地覆。宴会结束后,大殿里一片狼藉,就像发生了一场争斗。

时间长了,刘邦越来越不耐烦。儒臣叔孙通察言观色,看透了刘邦的心理,就来对刘邦说:“儒生们虽然不能帮着你攻城占池,但他们却可以帮着你来守天下。请你让我去找一些鲁地的儒生,让他们来和我的弟子们一道给您制定一套朝廷上使用的礼仪。”

刘邦皱皱眉头说:“朝廷礼仪,会不会太复杂呢?”

叔孙通说:“五帝,用的音乐各不相同;三王,用的礼仪也不一致。礼,是根据着不同时代的人情世态所制定的一套规矩准绳。我可以参照古代的礼法,吸收秦朝的一部分东西,来给您制定一套符合今天使用的制度。”

刘邦无可奈何地说:“您可以试着办,要注意简便易学,太难得我可搞不定。”

二、设定、演练朝仪

叔孙通就到曲阜一带找了三十多个儒生,不料其中有两个拒绝参加。

他们骂叔孙通说:“您所侍奉过的主子差不多有十个了,你都是靠着拍马屁博得你主子的宠爱,您的行为不合于古人,我们不去,您自己去吧,别玷污了我们!”

叔孙通失笑道:“腐儒,不知道天下不断在变。”

叔通孙和儒生

于是,叔孙通就带着他所找的三十多个人回了长安,前后演习一个多月,尔后,叔孙通对刘邦说:“陛下,您可以去看看了。”

刘邦看着他们演习了一遍,放心地说:“这个我能做到。”

于是,下令叫群臣们排练、演习,准备十月岁首朝会正式使用。

跪拜之礼

三、第一次启用跪拜礼仪

公元前200年十月,长乐宫建成了,各地的诸侯和朝廷里的大臣们都来参加朝会。

朝会开始时,从诸侯王以下,所有的人都诚惶诚恐,肃然起敬。群臣行礼过后,又按着严格的礼法摆出酒宴。那些有资格陪刘邦坐在大殿上头的人们也都叩伏在席上,他们一个个按着爵位的高低依次起身给刘邦祝酒。等到酒过九巡,谒者传出命令说:“停止。”哪一个稍有不合礼法,负责纠察的御史立即把他们拉出去。整个朝会从始至终,没有一个敢喧哗失礼。

这时刘邦才心满意足地说:“今天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作皇帝的尊贵。”于是,立即提升叔孙通作了太常,赐给他黄金五百斤。

又叔通孙的学生、弟子当了官。儒生们都高兴地:“叔孙通可真是个圣人,他能把握住形势的需要。”

汉高祖九年,刘邦又调任叔孙通为太子太傅。

刘邦

四、最屈辱的礼仪、

叔孙通帮助刘邦整顿了朝纲,而且制定了一套适合当时形势需要的政治礼仪制度,他的一生为汉王朝的皇权建立和巩固起了重要作用。司马迁称叔孙通为“汉家儒宗”。

叔通孙与刘邦

但是,对于建立朝仪制度,历史学家柏杨先生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柏杨曰:

任何一个国家的君王,都有朝见仪式,但是没有中国的奇特。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跪”。跪,是一种对人的最尊贵、对自己最屈辱的古代礼仪。叔通孙先生搞的这一套,正是儒家系统的拿手本领,在这种设计下,君王远离人群,皇帝和官员之间,隔阂一条“礼教”鸿沟,这鸿沟随着时代的进展,而越来越深,越来越宽,越来越无法逾越。最初,特殊的几个官位,还可以坐在皇帝身旁,但是,到了明清,宰相连站也不可能,跟平民一样,也得跪到皇帝面前(而且还得准备随时被揪翻在地,苦刑拷打)。

中国人所陷入的,就是这种畸形的,官越小,尊严越少,平民根本就更没有尊严的传统。对专制政体而言,叔孙通先生制定的朝仪,是一种屈辱剂。严重的使人权、民主,受到践踏。

本文作者:磁带放音机(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