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所谓“战国七雄”其实只是七条村庄!野史趣闻

2018-11-08 12:30:58

大家可能对我的说法很不理解,为什么战国七雄会都只是七条村庄了呢?

那我们先从汉人或者说华夏人的历史说起,再以楚国为例吧!

远古的汉人或叫华夏族群,他们一开始是黄河岸边的部落,之后开枝散叶成众多的部落,再之后就是分久必合,成为带有血缘关系的部落联盟。

后来这个部落联盟开始了他们的对外扩张之旅,最终将众多的对手击败,特别是最强大且文化最先进的对手东夷集团,大片土地落入华夏族群之手,失败者的剩余人群有两条路可以选择,要么成为胜利者的奴隶,融入其族群中,要么就是向北迁移或向南回迁,向北迁移的人群与一些早期北方本土族群合流成为诸多的北方少数民族,向南回迁的与留在南方的族群合流成为日后的百越群体。

到了周代,一个划时代的制度改革出现了,那就是所谓的“分封制”,也可以说封建制度的真正开端!

在交通,信息都极度落后的那个时代,“分封制”无疑是一种最有效的管理办法,一种最大极限,成本最低的扩张办法,这种制度让周朝的版图得以最大限度的扩张,让华夏这古老的农耕族群在不断扩大的领土上开拓耕地,繁衍后代,为未来华夏族群成为人口庞大的超级民族,华夏文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举其实对一个族群,一种文化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为什么说“分封制”就当时而言是一种最有效的办法呢?

正因为交通,信息条件都极度落后,你要管也管不到那么远,分兵驻守吧,你又能在各处分驻多少人马了?

这叫“鞭长莫及”,最恒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派些人打着你的旗号直接迁移过去,一两千人或几百号人,甚至一百几十号人迁到一个地方,找块没人认领的空置地皮,围个围墙,插上你的旗号守护着,让他们自行管理,发展,这就是最初的所谓“国”,也就是最初的诸侯国!

在那个生产条件相对落后的年代,地广人稀,你种你的田,我打我的猎,只要你不去主动侵犯别人,别人也不敢轻易侵犯你这个背后有大哥罩的“国”,就是有,你找周大哥和诸侯国兄弟一起揍他就是了。

最初的所谓“国”就是这样站稳根基,再凭借先进的农耕技术,一个个把人口发展起来,从而再向外扩张,兼并成为有一定规模的“国”的。

举例说,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最初,作为流亡者的楚人,同样被华夏群体视作蛮夷,但他们一直坚称自己来自华夏一族,是真正的华夏人,每当中原发生什么大事,他们都会积极参与,推翻商朝,建立周朝也有他们的一份功劳,他们的首领鬻熊还成为了周文王的老师和火师,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怎能成为周文王的老师呢?

而“火师”就是这个来自'祝融八姓'的楚人的老本行,祖上在中原时就干这活的,只是在夏,商交替的时候,他们坚定的站在夏的一方,于是一直被追杀,驱赶,最后停留在偏远的荆楚地域,这就是楚人的来历了。

但遗憾的是,当周朝建立,实行分封时,周天子却忘记了这个远道而来的弱小兄弟,楚人得不到应有的封赏与正名,但他们从未放弃过!

到楚人得到周天子封为诸侯的时候,他们已在荆楚地区停留了几百年了,楚国正式立国的时候还发生了这样的一个有趣事件,这个楚国居然连一条祭祖用的小牛也拿不出来,他们的国君只好派人偷偷的到旁边那“国”去偷牛,怕被人家发现,还得晚上才敢把小牛拿出来祭祖,这就是所谓的“鄀国盗牛”典故了。

可见开国之初的楚国与其说是一个国家,不如说是一条村,而且是一条很小的偏远贫困小村,隔壁的那个“国”估计也差不多,不然他小楚国也不敢过去偷牛,一开始初建国的其他诸侯“国”的规模应该也是大同小异吧!

当得到周朝承认,用现代语言表达,也可以说加入了社团,有了大哥罩的“小楚国”终于可以走出“国门”放开手脚发展业务了。

于是有了楚国国君熊绎带领国人进行的所谓“筚路蓝缕”。

“筚路蓝缕”指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可见最初楚国创业之艰苦。

但为什么之前这几百年,楚人就没有“筚路蓝缕”了呢?

到处都分布着当时华夏人称之为所谓的“野人”,也可以说蛮夷,作为没有后台的外来群体,胡乱跑出“国门”外开辟山林,一不小心辟到人家的地盘,你这没有大哥罩的偏远贫困小村确实会很危险的,所以还是“闭关锁国”,在自己的范围内耕种来得实在,作为外来群体的楚人,还得跟邻近的部落,族群打好关系,互相交流来往,搞好邻里和睦,不然,人家合起来打你,你这一小帮人就麻烦了,久而久之,楚人的文化也被一些本土族群的文化所影响,形成了既有华夏特色又带有南方元素的楚文化!

到了楚君熊渠这一代,楚国进入了加速发展期,在熊渠的带领下,发展起来的楚国开始向周边的庸,杨粤,鄂发起进攻,扩张领土。

到了楚武王熊通这一代,强盛起来的楚国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在楚武王熊通的带领下,楚国开启了所谓的“大启群蛮”。

所谓“大启群蛮”意思是向他们认为的蛮族发起大规模的进攻,说白了,就是用战争杀戮手段把所谓的蛮夷驱离,大规模的开拓地盘,自此,楚国成为一个真正的强国!

公元前704年,随侯通报楚国,说周天子拒绝提高楚君的名号。楚武王闻讯大怒说:'我的祖先鬻熊,是周文王的老师,很早就去世。周成王提举我的先公,竟然只封高他子男爵的土地,让他住在楚地,蛮夷部族都顺服于楚国,而周王室不提升楚国爵位,我就只好自称尊号。'于是当即自称王号,称为'楚武王'。楚武王称王,开启了诸侯僭号称王的先河!

一个强大的楚国就这样由一帮被一路追杀的逃亡者变成周的支持者,最后,得到周天子确立地位,之后经过数代人的不断奋斗,从一条偏远贫困小村庄发展成战国七雄之一的超级大国——楚国!

结语:个人相信,其实当时的所谓诸侯国,在初创业的时候,规模都不会很大,小的就小村庄规模,大的也就一个大村或小城镇规模,那就是最初的所谓“国”了,他们最初那么弱小为什么会成功呢?

就像现代的政策扶持,他们背后都有个强大的周朝扶持他们,反之,他们的对手都是些所谓的化外之国和背后没有强大支持的部落,族群,回看那段历史,我们也会发现,只有这些诸侯国的扩张,看不到那些华夏之外的方国,部落,族群向华夏族群的领地有效扩张过,就因为这个原因。

而相对地位高的诸侯都会被分封在条件比较好的地区,但这些地区的最大缺点是发展空间有限,这些国家由于生存条件优越,所以也不会有多大的开拓,进取精神,所以最后他们都成了小国,相对地位较低的诸侯会被分封到偏远,贫困,异族满布且危机四伏的地域,如秦国,但这些地区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只要肯努力,肯拼搏就有成功的机会!所以他们最后都能成为大国!

这个楚国的创业故事够励志吧?其实人亦一样,哪怕你现在多贫困,境地多恶略,只要你不放弃你的信念,一旦机会出现,你能紧紧的抓住,你也可以是一个成功者!我们大家都一起努力吧!谢谢各位!

本文作者:希望带你读历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