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何花重金赎回蔡文姬,贪恋美色纯属虚构,而是与一个人有关野史趣闻
大家好,这里是:小哥和你谈历史。
未经本号授权,请勿私自转载本号原创文章。
今日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后汉书•列女传》,时刻是在献帝建安年间,主人公分别为蔡文姬和曹操。原文如下:
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乐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全国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操因问曰:“闻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操曰:“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文姬曰:“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所以缮书送之,文无遗误。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陈留郡董祀的妻子,是同郡蔡邕的女儿,名琰,字文姬。她学问渊博,很有辩才,并且通晓乐律。蔡文姬后来嫁给了河东郡的卫仲道。卫仲道后来逝世,又没有孩子,文姬便回到了娘家。献帝兴平年间,全国大乱,她被胡人马队掳走,嫁给了南匈奴左贤王,在匈奴总共十二年,生了两个儿子。曹操早年与蔡邕关系密切,怜惜他没有后裔,便派使者到匈奴,用金壁将蔡文姬换回,又将她嫁给了董祀……

曹操问蔡文姬说:“传闻曾经夫人家有许多古籍,不知你还记得有哪些?”蔡文姬答复:“早年先父送给我四千多卷古籍。这些年流离涂炭,现已悉数丢失了。现在我能背诵的也只有四百多篇。”曹操说:“我现在就派十名数吏到你家去抄下来。”蔡文姬答复:“我传闻男女有别,依照礼节不能亲身传授。请您给我一些笔纸,用楷书仍是草书写出来都行。”所以,蔡文姬回到家中,亲身抄写,然后送给曹操,没有漏掉或写错一个字。
本文要介绍的就是依据这个故事演变出来的一句成语,叫做“中郎传业”,意为有才并能承继父业的女子。这句成语中的“中郎”,原本是汉代官名,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曾经在汉末担任过左中郎将一职,也被后人称为蔡中郎,在该成语中借指蔡邕。

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汉末名士,曾在朝中担任要职。不过,在汉末紊乱的形势下,蔡家的命运也随之起伏不定。蔡文姬嫁给卫仲道数年后,老公逝世,自己只好回到了父亲家中寡居。谁知不久后董卓挟制朝廷前往长安,蔡文姬又在途中被少数民族马队掳走,后成南匈奴左贤王的妻子,终究曹操花费重金才将蔡文姬换回,他的日子总算得以安靖。

这儿顺便要说一句,曹操换回蔡文姬,完全是出于对忘年之交蔡邕的缅怀之情,并无杂念。至于有文艺作品中描绘的曹操贪心蔡文姬的美色,并与之蔡文姬之间发作爱情,完全是文学作品的虚拟,并非前史的真相。
这件事你是怎么看的呢?
想了解更多有趣的历史秘闻吗?关注小编,每日更文!
参考书本:《后汉书》
本文作者:小哥和你谈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