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晋朝,司马懿立下不朽功勋,但他为什么常常是反面形象呢野史趣闻

2018-11-07 22:04:03

历史都是以成败论英雄的,三国的结束到晋朝的建立,不能不说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最大的赢家。但是,在历史的记载和评论里,司马懿好像很多时候是一个反面的小人物。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找找原因吧!

1、儒家思想不容

在三国时期,儒家思想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在人们的脑海中也是按照儒家的价值观来衡量的。在这套思想体系里,司马懿就被看成了是反叛朝廷的反贼。不忠诚于皇帝,不始终忠于朝廷。这就不是仁义的表现,也不是忠信的道义。

司马懿家族不效忠于朝廷,只是打自己的小算盘,谋划自己家族的利益。这在讲究天下大同的古代社会是不能容忍的。到后来还用阴险狡诈的手段来欺骗皇帝,用来达到自己颠覆朝廷的目的,这在当时的人们思想体系中是难以接受的。所以,他很多时候文学作品中都把他安排在一个受冷落的小角落里。

2、传统作品冷落他

不管各种史书和小说都把他当做反面人物,而且刻意的把他做了一些对比。让大家对他的印象就停留在阴险狡诈的形象上面。比如《三国志》里面,就把曹操及司马懿记载得很是反面。曹操当成了一代枭雄,司马懿更是成为了一个最大的阴谋家。这可能与《三国志》的作者是蜀地之人有关。

而到《三国演义》小说中,就把他描述得更加不为人们所接受了,好像他的存在就是为了突出诸葛亮攻打魏国的劳苦功高。其中,火烧葫芦谷更是把司马一家都描写得狼狈不堪。

那是在一个叫上方谷的地方,诸葛亮看到两座山峰之间非常的低洼,就像葫芦一样。就心生一计,把火药、干柴等藏在山坡上。引诱司马懿来到葫芦谷中,用火大烧司马懿父子,他们只得抱头大哭。幸好这个时候上天下起来大雨,救了司马懿一家。

在这个故事中,司马懿家族的奸诈愚笨和诸葛亮的机智聪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司马懿三父子绝望之际,哭死火场,诸葛先生的妙计灵活运用,要不是后面这场大雨,人们从司马家庭的哭声中能找到怎样的一种欣快感啊!

3、性格残忍冷酷

可能是他所处的时代让他养成了这样的性格,从黄巾起义到一统于晋朝,前后经历了大约100多年的时间。在这段历史时间里,常年的战争杀戮,社会动荡不安,使得人们普遍寻求自保,哪里还顾得上仁义道德。而司马懿正是这段时间成长的人物,自然经历过很多痛心疾首的场面,养成了他冷酷无情,残忍坚毅的性格。

这在高平陵政变里面就可以看出来,在他老年的时光里,阴狠毒辣,算准了时期,突然发动政变。而在讨伐公孙渊的过程中,破城以后,放肆杀戮。根据史书记载,15岁以上的男人就被杀了7000多人。还不包括被杀的小儿妇女,这在动荡的战争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在杀大将军曹爽的时候,灭其三族,不管年纪大的还是年纪小的,甚至抱在怀里的也都不放过。这心肠之狠毒也不是常人能做得出的,但是历史上来说这些和他的功劳相比,似乎也不足挂齿,因为从历史来看,很多功成名就者脚下都是沾满了很多无辜者的鲜血。

4、逼宫禅位夺取江山

在他夺取魏国的江山时候,和曹操夺取汉室的江山如出一辙。这也导致很多后来的朝代纷纷效仿,也造成了历史的惊人相似。很多时候,人们对这种夺取江山的方式很反对。熬死皇帝,骗取政权,一步一步的走向反面的深渊。所以他的形象就止步于喜好杀戮,言而无信。

这和诸葛亮忠心事汉,忠诚不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形象相去甚远。不仅在当时不为人们接受,就在历朝历代也为人们不齿。要知道曹操逼宫汉室江山,就背下了汉贼的骂名。司马懿用同样的手段夺取魏国的江山,能有好的名声吗?

小编觉得:无论怎么说,司马懿在他所处的时代成为了历史的大赢家。他抓住了机会,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司马家族,在历史上留下了千古传说。在那样一个烽烟四起,尔虞我诈的年代,他在三国期末的那一个历史的节点,横空出世,跃然于朝野。他能从一无名小卒、隐忍韬晦,到托孤重臣、曹魏政权手到擒来这也是他的成功。

本文由历史这一时刻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本文作者:历史这一时刻(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