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陈情表》的撰写背后另有玄机,原因有三点,第二点生死攸关野史趣闻
大家都知道《陈情表》,李密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完成这篇文章的。因为当时晋武帝正在招揽他,要知道如果皇帝征召没有什么特殊的理由来推辞就这样不去的话可是要被杀头的。那么他为什么不去呢,先让我们来看看李密的经历。

李密小时候身体就很弱,经常生病,是他的祖母照顾他。所以后来他的祖母生病了,他陪在床边,祖母喝的药他要先尝一尝是否太烫。成人之后,李密就拜谯周为师。这个谯周精通儒学是蜀地的一个大儒。李密拜在他的门下自然精通儒学,对四书五经很了解。

至于他的孝顺有一个小故事可以体现出来。那是他出使吴国的一件事,大家商讨完之后没事做,就在一起讨论道义,因为是读书人嘛。在讨论想做什么的时候,问到想做哥哥还是弟弟,大家都说想做弟弟。想也知道做弟弟可以受到更多的爱护,可以不用承担多的家庭责任。

而李密不这样想,李密回答说他想当兄长,因为兄长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陪伴父母,更多时间来照顾父母。由此可见李密宁愿放弃学习的机会也要陪伴在父母身边尽孝。这需要很大的孝心才行,那时候读书是很多人的梦想也是很好的出路。因为是战乱年间,如果没有稳定的生活很容易被战火波及,但参军的话又容易战死,所以读书人是很多人向往的。

李密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孝顺的人。李密的幼儿和少年时代非常不幸,他刚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而九岁母亲又被逼改嫁。他能长大成人,都是靠他的祖母含辛茹苦地抚养。祖母对他的恩情是非常大的,所以他对祖母的感情也是相当深厚。而且这时祖母刘氏也生了重病离不开他的照顾,他绝对不可能狠心地抛下祖母去晋朝做官。

再者,晋武帝招揽他也是对他的一个考验。因为李密的孝顺的名声早已传播开来,正好他的祖母生病了,晋武帝就想用官职来考验他是不是真的孝顺,也顺便看看他是不是还念着旧国。如果他来做官,就说明了他以前的名声都是表面上的是装出来的。因为蜀国刚刚被灭他就去敌国做官,这难道不是不忠诚吗?而如果他不去,除了孝之外,也有可能是对自己已灭亡的国家还存有幻想,有可能反叛。所以这是一个进退两难的抉择。李密看出了这是对他的考验,于是写出了这篇真情流露的表。并最终打动了司马炎。
李密也是一个忠臣,因为蜀汉对他有知遇之恩,他不想就这样背叛,即使蜀汉已经灭亡。他知道晋朝拉拢他是为了平息蜀地的民怨,因为他是一个名士。二来可以使更多的蜀地名士为晋朝效力,他不想成为敌国的棋子。所以他推辞去做官。

三年后虽然李密迫不得已去做了官,但是和司空张华的对话也表现了他的忠诚。当时张华问他怎么看待旧主刘禅,他回答说可以比作齐桓公。我们都知道齐桓公那可是春秋五霸之一,他任用管仲而称霸。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对刘禅的评价很高,也可以看出他对蜀国还是还有感情的,要不然不会说出这种话。要知道他这是在晋朝为官,这足以显示出他是一个忠臣。我觉得是忠孝促使他写出了这一千古佳篇。
本文作者:纸言片语说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