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朝全史”看清朝的历史变迁——满族源流野史趣闻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入主中原并建立的大一统政权,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王朝,清朝统治者为东北的爱新觉罗氏。从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到1912年袁世凯迫使宣统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历时276年,共有十二帝。清朝灭亡,这也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
在这一时期,中国多民族统一的局面得到巩固,中国的版图基本上已奠定,同时君主专制也被发展到顶峰,资本主义萌芽也开始出现。但是清朝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文化专制、闭关锁国政策、思想停滞,使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也使得清朝成为最后一个封建帝制王朝。
提及清朝,就不得不说到满族。满族又自称“满洲”(在满语中所指的是“高贵、贵胄”之意),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少数名族。

(一) 先秦时代
在先秦时期,满族的先祖称为肃慎族。
肃慎族,是东北最古老的名族之一。《竹书纪年·五帝纪》中说到:“肃慎者,虞夏以来东北大国也。”虞,即舜帝;夏,即公元前2100年建立的夏朝。也就是说,早在4000多年前,肃慎族人已定居在白山黑水之间(泛指东北地区)。
肃慎族在人种上属蒙古人种,与中国远古居民有着血缘关系。在华夏族共同体形成的同时,肃慎族的共同体也在形成。综合人种学资料、考古学资料和民俗学资料,目前出土的安图人、西团山文化和莺歌岭文化,距今约3000年,相当于西周,很可能是肃慎族所遗留下来的文化遗存。
(二) 汉晋时期

挹娄便是肃慎族系在汉晋时期继肃慎称号后使用的第二个族称。公元5世纪以后,改号勿吉。挹娄族称出现于公元前1-2世纪时(西汉),“挹娄”这一词语,关于其含义有两种说法:其一,音近通古斯语“鹿”,为鹿之意;其二,音近满语“叶鲁”,为岩穴之穴的意思。
与秦汉时代相比,挹娄的活动范围仍在今辽宁省东北部和吉林、黑龙江两省东半部及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广大地区内,并没有很大的变化。到南北朝那段时期,挹娄势力逐渐衰落,而与挹娄为同一近亲群体的勿吉势力兴起,虽然史书对勿吉记载见多,但挹娄还是存在的。
(三) 南北朝
在前文的介绍中,我曾提到“勿吉”这个词,没错,勿吉便是南北朝时期满族先祖的族称。
勿吉源于诸稽,是“窝集”的转音,满语为“森林”之意,东北人叫“树窝子”。勿吉人,就是林中人。在气候寒冷的东北地区,森林既是人们的好住所,也是他们狩猎、采集的好场所。
南北朝之初,勿吉人在松花江一带定居,一度加入了挹娄族。在长年征战中,挹娄族消耗了本部的实力,难以驾驭旧肃慎地的各个部落。5世纪初,勿吉人踏进了奴隶制的门槛,他们很快取代了挹娄族,成了肃慎文化、挹娄文化的继承者和光大者,从此名声享誉中原。而这一时期的勿吉人也与中原有了更加密切的联系。
(四) 隋唐时期

在中国的历史上,隋唐时期属中古时期,从时间上看它承前而启后,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当然这一时期呢,也是中国政治、经济最为繁盛的时期之一,尤其是唐朝,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唐朝所拥有的先进政治体制、繁荣经济、发达的文化,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甚至是人类文明历史上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而在隋唐时期,满族先祖的族称为靺鞨。隋唐时期的靺鞨已拥有七大部落。其中以粟末这一部落最为强大,然而之后却败于高丽,随后依附于隋朝,逐渐与当地汉人融合,而白山、安车骨等部落则降于高丽。唐灭高丽之后公元696年,当地的靺鞨人和高丽遗民趁契丹人判唐时回归故土,其中由粟末首领大祚荣带领的一部到达了靺鞨故地,建立震国,后又不得不依附于突厥。公元707年,唐招抚大祚荣,双方和解。大祚荣被封渤海郡王,到第三世时,大钦茂被晋升为国王,与唐的关系愈加密切。渤海王国受中原文化影响,逐渐完成封建化,政治经济在不断发展,但从大玄锡开始已然走向了衰微,后被契丹打败,国亡。
(五) 宋辽时期
宋辽时期,满族先祖称为女真族。而女真族的形成与崛起则是影响了整个中国的历史。
辽代时,女真族分布范围较广,不同区域的女真族有着各自的名称,比如生女真、熟女真、鸭绿江女真、完颜部等等。随着女真族的不断壮大,辽王朝感到了不安,不仅派重兵防御,还不间断的打压女真族。
(六) 金朝
金朝是女真族所建立的中原王朝。女真建立金国之后,由于自身的不断强大,和不堪辽国的压迫,便开始了伐辽、建金、攻宋的征程。金朝历经十帝,最为鼎盛时期曾一度统治了大半个中国。经过中原文化的影响,金朝汉化明显,政治经济逐渐封建化。
(七) 元明时期
元朝时期,大多数的女真人成为汉人,彻底融入了汉族中。而明朝初至明中叶,未融入汉族的女真族被分为三个集团,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女真人的杰出首领努尔哈赤逐步统一女真族,,后努尔哈赤成大汗,沿用“金”为国号,史称后金。努尔哈赤死后,八子皇太极继位,改“女真族”为“满洲族”,满族逐渐形成。

本文作者:清纯可爱哒丶小诗妹灬(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