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东林党人灭亡明朝的武器-清议野史趣闻
万历三十二年丢了官的东林党首顾宪成修复了宋代杨时讲学用的东林书院又名龟山书院,又召集了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及其弟等人,讲学其间,课间操,时讽刺朝政、载量人物,形成所谓的清议。典型的儒家做派:做不了皇帝老子的宠物狗,就当野狗,到处乱咬,希望皇帝老子能听见,能重野狗变成正规军。
不可小视的清议,清议相当于现在的新闻机关把控着的舆论,东林党人靠清议影响包括了大部份读书人,三吴士绅”、执政在野的各种政治代表人物、东南城市实力、某些当地实力派。清议好像使中国提前进入了资本主义民主,然而这只是表象,儒家的经典: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简单点讲就是愚民。清议只是东林党人想爬上政治舞台的工具,问题是这帮人除了高谈阔论,挑刺,发点骚文,泡点名妓,还能干什么?
崇祯皇帝上台后受清议的影响,以为东林党人都是君子,都是大才,启用了这些君子,而这些靠标榜自己起来的君子首先给皇帝的建议是减税,减谁的税:他们后台老板江南财团的工商税,最苦的农民却未减少,这些君子还利用清议宣传皇帝是个好皇帝,能体谅人民的苦是贤君,而苦主崇祯皇帝只能勒紧裤腰带,冒充贤君。而最苦的农民没有清议只能起来造反。
悲剧的袁崇焕死的冤,可最冤的是死了还被愚民争食起肉,谁能煽动愚民,谁就是真正的凶手,除了东林党人的清议,还有谁能做到。崇祯皇帝本准备和清朝议和,全力对付李闯王,这政策本来就是对的,可在东林党人看来和鞑奴议和是一种耻辱,士可杀,不可辱,东林党人再次利用清议迫使崇祯皇帝放弃了唯一能
化解明朝危机的最后机会,崇祯皇帝保持了皇帝的尊严,而那些喊着舍生取义,忠贞无二的东林党人却转生当上了清朝的顺民,继续过着喝酒泡妞偶尔发发骚文的名士生活。
张仪骂孟子:尔等不过一群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整天淹没在那个消逝的大梦里,惟知鬼话空泛,欺世盗名罢了!国有急难,邦有乱局,儒家何尝拿出一个有用主见?非也!说到底,谁用儒家,谁家消亡!
本文作者:小狗看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