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敬德:大唐王朝最勇猛的战将野史趣闻
尉迟恭(公元585年 —— 658年),字敬德, 今山西朔人,唐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兵器:单鞭,丈八长矛。座驾:踏雪乌骓马。传说其面如黑炭。
隋朝大业末年,尉迟敬德在高阳从军,时隋炀帝杨广统治残暴,骄奢荒淫,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尉迟敬德多次随军出征,以武勇称著,被授朝散大夫之职。
武德五年(622年)三月,李世民和在洺水以南扎营。刘黑闼多次挑战,李世民均坚壁不战,以挫其锋。此时双方已相持60余日,刘黑闼暗中率军袭击李世绩军,李世民率略阳公李道宗袭击刘黑闼军侧后以救援李世绩,结果被刘黑闼包围。此时尉迟敬德率勇士冲入包围,大破帮阵,将李世民和李道宗救出。二十六日,唐军大败刘黑闼,刘黑闼逃入突厥。随后尉迟敬德又随军平掉响应刘黑闼的徐圆朗。尉迟敬德因功被授予秦王府左二副护军。
唐统一大业基本完成后,北方的突厥不断南侵,成为唐朝的主要敌人,尉迟敬德在与突厥的作战中也屡立战功。早在四年九月,尉迟敬德便曾击退过突厥军。武德六年 (623年)七月初九,突厥侵犯原州。十一日,进攻朔州,右武侯大将军李高迁被击败,尉迟敬德奉命带兵救援。武德七年(624年)七月十二日,突厥袭扰陇州(治汧源,今陕西陇县),尉迟敬德(时任护军)再次奉命进击突厥。
从太原起兵到统一全国过程中,李世民屡建奇勋,威望很高,并形成了以秦王府谋士和勇将为核心的实力雄厚的政治集团,秦叔宝便是其中之一,对太子李建成构成严重威胁。李建成为保住太子地位及皇位继承权,与齐王李元吉结交,共同反对李世民。武德七年六月,李建成乘李渊去仁智宫(在今陕西宜君境)避暑,指使亲信杨文干发动叛乱,企图除掉李世民,夺取帝位,但叛乱被很快平息。鉴于秦王府多骁将,李建成、李元吉欲收买诸将,以为已用。由于尉迟敬德是李世民手下大将,所以便先向尉迟敬德下手。李建成首先用高官厚禄收买尉迟敬德,并赠金银器物一车。但尉迟敬德不为所动。李元吉等深忌尉迟敬德,知道他在李世民身边要想除掉李世民就非常困难,见软的不行,便来硬的。李元吉派刺客去行刺尉迟敬德,尉迟敬德知道后,故意把几重门都大开,自己则安卧不动,刺客几次潜入尉迟敬德庭院内,见此情景反而不敢下手。李元吉见行刺不成,便在唐高祖李渊面前陷害他,李渊也正想剪除李世民的羽翼,便下诏将尉迟敬德逮捕,准备问斩。李世民闻讯赶忙营救,经多方面周旋,才将尉迟敬德释放。这样,李建成、李元吉对尉迟敬德的软硬兼施均未得逞。李建成、李元吉收买程知节、段志玄等秦府勇将的计划也没能成功(而李世民却用重金收买了李建成部将常何和太子率更丞王晊)。于是改为陷害秦府谋臣房玄龄、杜如晦,二人被唐高祖李渊逐出秦府。此时李世民的心腹只剩下长孙无忌尚在秦府中,尉迟敬德、长孙无忌与雍州治中高士廉、左候车骑将军侯君集等日夜劝李世民杀李建成、李元吉,但李世民仍犹豫未决。
时突厥郁射设率数万骑兵入塞,围攻乌城(今山西盂县西北)。李建成乘机推荐李元吉代李世民督诸军北征,李渊命其率右武卫大将军李艺(为太子党人)等前去救援。李元吉奏请抽调秦府勇将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和秦叔宝等随军,以消弱李世民实力,然后乘机将其除掉。李世民从王晊那里得知李建成欲於为李元吉饯行时杀害他,便将此事告诉了秦府的文臣武将。尉迟敬德知道后,便与长孙无忌一起劝李世民。在众人的劝说下,李世民终于决定先发制人。
至此,玄武门事变以李世民的全胜而告终。尉迟敬德居功至伟,李渊也称其:“卿于国有安社稷之功。”还赐给他很多珍宝。
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此时,突然发生的意外,原来突厥颉利可汗认为李世民刚即帝位,内部矛盾尚未全部解决,统治秩序还未安定,遂与突利可汗合兵20万,大举入侵唐边,很快进至泾州(治安定,今甘肃泾川北泾河北岸)、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武功镇)一带。二十四日,突厥军进至高陵县(今属陕西)。当时唐朝在长安的兵力远不及突厥,各地的援军又来不及赶到,情况十分危急。尉迟敬德临危受命,任泾州道行军总管,在泾阳(今属陕西)突厥交战,大破突厥,擒获突厥俟斤(官名)阿史德乌没啜,斩首千余级。二十八日,颉利可汗率军进至渭水便桥北岸,唐太宗率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直驰至渭水河边,大声斥责颉利可汗背弃盟约。俄而各路唐军陆续赶到,旌旗盔甲遮天蔽日。唐太宗命大军迅速布阵,自己仍单独与颉利可汗对话。颉利可汗见唐军阵容齐整,似早有准备,大为恐惧,遂请求讲和。三十日,李世民与颉利在便桥会盟,宰马歃血,并赠其大量金帛,颉利遂率军北撤。由此不难看出,尉迟敬德的胜利虽虽没使突厥主力受损,但在士气上打击了突厥,为唐太宗计退突厥起了重要的作用。
九月,尉迟敬德被封为吴国公。十月,唐太宗大封功臣,尉迟恭与长孙无忌在玄武门事变中功劳并列第一,各赐绢万匹;为了感谢尉迟敬德的救命之功,唐太宗将齐王府的全部财产都赐给了尉迟敬德;还拜尉迟敬德为右武侯大将军;此外,尉迟敬德还食实封一千三百户,与长孙无忌、王君廓、房玄龄、杜如晦相同,仅次于裴寂的一千五百户。
贞观元年(627年)正月,天节将军、燕郡王李艺反唐,唐太宗诏命尉迟敬德与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率兵征讨。兵未至,李艺已为手下所杀,遂回师。
由于尉迟敬德性情憨直,居功自傲,每次见到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常常当面讥讽他们,议论其长短,有时甚至在宫廷之上厉言争辩,于是和这些人的关系逐渐恶化。此后,尉迟敬德离开京城出任地方官。贞观三年(629年),尉迟敬德出任襄州(治今湖北襄樊)都督。贞观五年(631年),因尉迟敬德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是元勋,各封一子为郡公。
贞观六年九月二十九日,唐太宗大摆酒宴,已是同州刺史的尉迟敬德也回京赴宴。席间,尉迟敬德见到有人的席位在他之上,大怒不已,说道:“汝有何功,合坐我上?”时任城王李道宗坐在尉迟敬德的下首,反复劝解。尉迟敬德竟然勃然大怒,殴打李道宗,李道宗猝不及防,一只眼睛几乎被打瞎。唐太宗非常不高兴,规劝尉迟敬德:“朕览汉史,见高祖功臣获全者少,意常尤之。及居大位以来,常欲保全功臣,令子孙无绝。然卿居官辄犯宪法,方知韩、彭夷戮,非汉祖之愆。国家大事,唯赏与罚,非分之恩,不可数行,勉自修饬,无贻后悔也。”尉迟敬德听完这一席语重心长的话,忙磕头谢罪,从此才约束自己的行为。
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分封功臣官爵,可以世袭刺史。册拜尉迟敬德为宣州刺史,改封为鄂国公。
贞观十三年(639年)二月初七,尉迟敬德任鄜州(治洛交,今陕西富县)都督。
此后尉迟敬德又出任夏州(治岩绿,今陕西靖边东北白城子)都督。
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尉迟敬德请求回家养老。二十五日,朝廷任命尉迟敬德为开府仪同三司,五天一上朝。二十八日,唐太宗命人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皆真人大小,尉迟敬德名列其中,位于第七名。
尉迟敬德晚年迷信方术,在家中设炉炼丹,服食云母粉,以求长生不老安享晚年。同时谢绝宾客,十六年未与外人来往。
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唐高宗李治以尉迟敬德功大,追赠其父为幽州(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都督。
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即公元658年12月25日),尉迟敬德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岁。唐高宗为此废朝三日,令在京五品以上官员都去参加吊唁。同时册赠尉迟敬德为司徒、并州都督,谥曰忠武,赐东园秘器。给班剑、羽葆、鼓吹,陪葬昭陵(唐太宗陵园,在今陕西礼泉县东北)。
本文作者:历史很好玩儿(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