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敬德——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比李靖排名还靠前的将领野史趣闻
大唐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已经渐进暮年,此时非常怀念多年来一直陪伴这位君主一起打天下治理天下的诸多功臣,随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史称'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这二十四人分别是: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司空、扬州都督、河间元王李孝恭、司空、莱国成公杜如晦、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魏徵、司空、梁国公房玄龄、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申国公高士廉、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敬德、特进、卫国公李靖、特进、宋国公萧瑀、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褒忠壮公段志玄、辅国大将军、夔国公刘弘基、尚书左仆射、蒋忠公屈突通、陕东道行台右仆射、郧节公殷开山、荆州都督、谯襄公柴绍、荆州都督、邳襄公长孙顺德、洛州都督、郧国公张亮、光禄大夫、吏部尚书、潞国公侯君集、左骁卫大将军、郯襄公张公谨、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虞世南、户部尚书、渝襄公刘政会、光禄大夫、户部尚书、莒国公唐俭、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英国公李勣和徐州都督、胡国公秦琼。
尉迟敬德(585年-658年12月26日),名融(后世误载名“恭”),字敬德,以字行,朔州善阳人。唐
这二十四人要么为李唐江山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要么为了李唐天下的治理殚精竭虑。可既然二十四人有一个排名顺序,这自然就是这些功臣在李世民心中的排名了。汉初汉高祖刘邦评价自己的开国功臣,把一直在后方为自己治理百姓的萧何排到了第一的位置,自然可以看出在皇帝的心中治理百姓的臣子的地位,所以李世民把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征等人排名前列也就无可厚非了,李孝恭是李唐宗室,也是立下赫赫战功的,排名靠前也可以理解,但是尉迟敬德竟然排在了大唐第一战神李靖之前,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原因吧。
史料记载尉迟敬德纯朴忠厚,勇武善战,一生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尉迟敬德年少时以打铁为生,后来跟随刘武周起兵反隋。李渊称帝之后,刘武周在突厥的支持下出兵攻打李唐,李世民奉命统领唐军和刘武周交战。这刘武周也并非英明之主,和李唐交战不久就战败逃往突厥,尉迟恭也在这个时候投降李世民,加入李唐阵营。李世民见尉迟敬德来降,非常高兴,任命尉迟敬德为右一府统军,让他继续统领旧部八千人,与诸营相参。李世民的过分信任引起唐军众将的不满,很多人向李世民建议尉迟敬德会反叛,李世民仍然一直信任尉迟敬德。
李世民奉命率军东征割据洛阳的郑帝王世充,一天尉迟敬德陪同李世民外出打猎,恰巧碰上碰上王世充带领几万步兵骑兵前来挑战。尉迟敬德拼死保护着李世民杀出包围,又带领骑兵跟王世充作战,几个回合,王世充军狼狈逃散。从此李世民对尉迟敬德更加信任。尉迟敬德先后追随李世民灭王世充,扫平河北夏王窦建德、刘黑闼,每战都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为李世民立下汗马功劳。
从太原起兵到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李世民屡建奇勋,威望很高,并形成了以秦王府谋士和勇将为核心的实力雄厚的政治集团,对太子李建成构成严重威胁。李建成为保住太子地位及皇位继承权,与齐王李元吉结交,共同反对李世民。由于尉迟敬德是李世民手下大将,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更是对尉迟敬德多加收买,均被尉迟敬德拒绝。后来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谋划除掉李世民,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为李世民谋划发动政变,先发制人。
李世民带领尉迟敬德等人在玄武门伏兵埋伏,李建成、李元吉行至临湖殿感觉有变,慌忙掉马准备返回东宫和齐王府。李世民从后面招呼他们,李元吉张弓即射,仓促间控弦不开,皆未中的,李世民则趁机射杀李建成。此时,尉迟敬德率赶七十名骑兵至,左右箭射李元吉,李元吉中流矢坠马,逃入树林中。李世民纵马追赶,但衣服被树枝挂住,坠马落地。李元吉见状,立刻赶到,夺弓将扼杀李世民。在此危难之时,又是尉迟敬德及时赶到,跃马喝叱李元吉,李元吉见到尉迟敬德,放开李世民,欲趋武德殿,尉迟敬德边追边射,将李元吉射杀。史称'玄武门之变'。后来李世民论功行赏,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定为头等,每人赏赐了一万匹绢,齐王府的府第及其中钱财器物,都赏给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虽然不像李靖那样多次单独领兵作战,立下不世之功,但尉迟敬德作为李世民的心腹将领,多次助李世民死里逃生,李世民自然和他也就更加亲近。话说'功高莫过救驾',也许这就是尉迟恭比战神李靖排名更靠前的原因吧。
本文作者:龙城飞将在阴山(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