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二十四功臣图,尉迟敬德排第七,他排第八!野史趣闻
贞观17年的时候,已经年迈的唐太宗很是怀念当年一起打天下的诸多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命名《二十四功臣图》 ,比例都是真人大小,画像均面北而立,太宗时常前往怀旧。阁中分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为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中间一层所画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
在这二十四人中,李靖排在了第八位,尉迟敬德则排在了第七位。这里为什么要说尉迟敬德呢?因为两人同为武将,把他们两人对比一下,我们才能找到这个排名的出发点。
说到战功上,在初唐的将领里面,李靖若说是第二,那估计就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了。李靖不仅武艺高强,对兵法战术的研习更是在当时无出其右,史书记载其所著兵法论述不计其数,但大都已经失传,后人编辑了《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在北宋时期列入《武经七书》,是古代兵学的代表著作。作为隋朝的降将,李靖在隋唐的交锋中自然是没有什么功绩可言的,而他真正大放异彩,是在唐太宗时期。贞观三年,唐朝北伐东突厥,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李靖以三千骑兵攻取定襄城,使东突厥开始走向灭亡。贞观八年,西北吐谷浑王慕容伏允犯境,李靖主动请缨,太宗即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统帅唐帝国与西域诸国联军征讨吐谷浑。贞观九年,李靖从积石山追至新疆,大败吐谷浑军,伏允部下不堪唐军追击,杀伏允,伏允之子大宁王慕容顺斩天柱王,率部降唐,其国土遂尽归唐朝。
从上述的两项功绩来看,太宗时期,唐朝领土大面积向北和向西扩张,两场战役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李靖在国家扩张和边界安定上的功绩,无出其右。
尉迟敬德在这方面的功绩,和李靖是没有办法相提并论的,但是偏偏他在二十四功臣图中,排在了李靖的前面。
其实通过这两个人的对比,我们也能对当时年迈的唐太宗的心理揣度一二。
尉迟敬德军功章虽然没有李靖多,但是他却做过两件历史上不太出名但对唐太宗帮助很大的事:第一,他曾经多次救了唐太宗的性命;第二,他在玄武门事变中及时赶到杀了李元吉,而这次同样是救了唐太宗一命,而相比之下,李靖在玄武门事变中保持了中立的态度,没有得罪谁,但同样,也没有趁机巴结上谁。
唐太宗作为开明的君主,自然也没有因为李靖站队没和自己保持一致而刁难李靖,毕竟魏征作为李建成的喉舌最终都能被他所用,但是,唐太宗也并没有把李靖摆在太高的位置上,毕竟,玄武门事变中站在他这一方的人,都是拿了自己的千古名声做抵押来刺杀太子李建成,可以说是誓死相随,自然在唐太宗心目中占据着更高的位置。
其实,这也为我们今天巴结领导提供了一个思路,功劳再多,看起来也不如关键时候保持好阵型重要……
本文作者:历史随想记录本(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