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乱之五:三王勤王与赵王之死(2)野史趣闻

2018-11-07 12:05:20

话说另一路勤王兵马是成都王司马颖。

公元301年四月,司马颖的前锋南下直抵黄河北岸,与孙会军对阵于黄桥。

邺军前锋有三万左右,与孙会的军队旗鼓相当。孙会虽然其貌不扬,用兵却还有点办法。

结果司马颖的前锋在黄桥被孙会等司马伦的军队打败,死伤一万多人。

司马颖部将赵骧和石超等率领剩下的一万多残兵返回司马颖大军,邺军将士无不感到震骇。

司马颖与他的参佐商议道:“赵骧和石超都是我的猛将。现在首战即不利,我想退保朝歌,避避孙会的锋芒,诸位以为如何?”

卢志说:“今日我军失利,敌军得志,有轻我之心。我若退缩,士气将会沮丧而不能再被我们使用。打仗怎会没有胜负!殿下不用气馁。不如即刻再选精兵,星夜倍道兼行,出其不意,与敌再决一死战。这是用兵的奇妙之处。”

兖州刺史王彦说:“卢先生说的有理。当年汉高祖在荥阳惨败,却最终在垓下力克项羽。殿下虽有黄桥的小挫折,却仍然还有十五万虎狼之师,何患不胜?”司马颖采纳了二人的建议,于是重振旗鼓,继续南下。

司马伦就黄桥大捷论功行赏,封士猗、许超和孙会都为持节将军。士猗和许超皆自以为居功为首,便不服孙会的节制。

于是孙会号令不行,军令不一。士猗和许超又因为黄桥的胜利而轻视司马颖,不作军事上的防备,终日饮酒作乐。

黄桥大捷五天后,探马报说司马颖的二十万大军已进抵湨水(今河南济源南),正要渡过黄河直逼京师。

孙会等大为惊惧,便即刻启程前往堵截。司马颖率领各路大军以逸待劳,和孙会等司马伦兵马大战于湨水。

孙会等大败,与士猗和许超弃军南走,夺得一艘渔船,渡河逃回洛阳。司马颖于是乘胜长驱,率大军也渡过黄河。

自从司马冏等起兵以来,朝廷百官将士都想趁机把司马伦和孙秀杀了。

孙秀十分恐惧,不敢出中书省一步。等到听说河北的军队已经失败,孙秀更是忧懑得不知所为。

司马威劝孙秀到尚书省和大臣们商议应战的预备事项。孙秀同意,结果命令京城里四品以下官员年满十五以上的子弟,都前往司隶,跟从司马伦出战。

朝廷内外各军都想趁机劫杀孙秀,司马威异常害怕,便从崇礼闼径自跑回自己的住处。

刚巧孙会、许超、士猗等逃回洛阳,便和孙秀密谋。士猗说:“我们虽然兵败,但还有几千士兵,可以出战,也许能置之死地而后生。”

许超说:“以我的看法,不如烧了宫室,把不依附我们的大臣都杀了,然后挟持司马伦,往南投奔孙旂和孟观。”

孙会说:“孟观并非我们的亲党。看到我们境况窘迫,他必定会把我们扣押起来交给河间王,那时该怎么办?”

孙秀说:“看来只好乘船东走入海才是上策。”商来商去也没商出个办法来。

左卫将军王舆与尚书司马漼商议道:“湨水之战后,司马伦大势已去。朝野之人都认为我俩是孙秀的死党,届时必然难逃夷族的命运。不如趁我二人现在仍然执掌禁卫,入宫杀了孙秀,将功补过。待到三王进京时,我二人这样也许可以免祸。”

司马漼觉得有理,便和王舆率领营兵七百馀人,从南掖门入宫,命令宫中禁兵守卫各个大门,三部司马在里头为内内。

王舆亲自前往中书省攻打在那里的孙秀、许超、士猗。当时孙秀等正在商议退策,听到外头乱哄哄的声音,急忙提起兵器出来防御。

孙秀敌不过禁兵,便关闭中书省南门。王舆派兵登上墙顶,放火烧房,孙秀和许超、士猗被大火逼得只好匆促逃出,结果都被王舆的禁军杀死。

王舆又捉拿住孙秀的不少党羽,把他们都杀了。

王舆接着屯兵在云龙门,召集八大臣进入皇宫殿中。众大臣来到后,王舆对坐在帝座上的司马伦说道:“请殿下顺天应民,把皇位归还给太上皇。”

八大臣都说:“殿下应该听从左卫将军的请求。”司马伦哭着说道:“都是孙秀害了我!”便让人作诏书道:“我为孙秀所误而激怒了三王。现在已诛杀了孙秀,我愿意迎接太上皇复位,自己将归老于农田。”

于是传诏令让王舆手持驺虞幡,命令所有将士罢兵。黄门宦官接着把司马伦从华林东门带出,和太子司马荂等人一道都被送回到他们在汶阳里第的旧居。

王舆然后派遣甲士数千人到金墉城迎接晋惠帝回洛阳。晋惠帝从端门进城,老百姓都在道路两旁高呼万岁。晋惠帝升殿,群臣全都磕头谢罪。

晋惠帝于是下诏,将司马伦和他伪太子司马荂幽禁在金墉城。司马伦第三子司马虔正巧带兵从河北回来,到九曲时听说政变,便匆忙放弃他的军队,带了十来个随从回归汶阳里第。

不久,晋惠帝大赦天下,改元,分别派遣使者去慰劳齐王,成都王,河间王三王。梁王司马肜等上表道:“赵王司马伦父子凶逆,应该伏诛。”

百官在朝堂上举行会议,都同意司马肜的奏章。几天后,朝廷派遣尚书袁敞前往金墉城赐司马伦死,让他喝金屑苦酒自尽。

司马伦羞惭无比,用毛巾盖住脸面说:“孙秀误我!孙秀误我!”司马伦死后,他的儿子司马荂、司马馥、司马虔、司马诩也都被杀了。

司马馥临死时怪罪司马虔道:“我们都是被你连累的!”凡是被司马伦任命的官员都被斥免,台、省、府、卫,留任的没几个人。

自从三王起兵勤王到司马伦兵败共六十多天,战死的官兵达十万人。

在司马伦被杀的同一天,成都王司马颖抵达洛阳。几天后,河间王司马颙也到了。

这时张泓仍然率军与齐王司马冏僵持在阳翟。司马颖便派部将赵骧和石超前往帮助司马冏。

司马冏得到援兵后,便想攻打张泓。谋士刘真劝道:“赵王已经死了,张泓没有再战的理由。自从殿下兴兵以来,共六十多天,连续经历了黄桥和湨水几个大战役,死的士卒已经将近十万人。殿下现在应该派遣使者劝降张泓,晓之以利害。如果他仍然不同意,到时再讨伐也不迟。”

司马冏觉得有理,便派刘真前往劝降。张泓听说孙秀和司马伦都已经死了,知道大势已去,便投降了。

司马颖在洛阳,收捕了司马伦死党张衡、闾和、孙髦等人,都送往东市处斩。司马伦部将蔡璜自杀了。

公元301年五月,以逼迫晋惠帝禅让的罪名,朝廷下诏把司马威也杀了。襄阳太守宗岱秉承司马冏檄文杀了居住在那里的孙旂,永饶县令空桐机则奉命处斩了那里的孟观,送二人的首级到洛阳,并夷他们三族。

可怜孟观一员猛将,竟因为相信天象,而死于非命。

六月中旬,齐王司马冏率领他的几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进洛阳,威震整个京都。

不久司马冏宣布大赦天下,重新封先前被司马伦贬黜的晋惠帝弟弟司马晏为吴王。

至此,司马伦篡位的插曲总算结束了。

要想知道三王的命运如何,请看下篇文章。

(张老师海外聊史公众号:HISTORYCA,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待续。。。)

往期文章:

八王之乱之五:三王勤王与赵王之死(1)

八王之乱之四:贾后之死与赵王篡位 (2)

八王之乱之四:贾后之死与赵王篡位 (1)

八王之乱之三:赵王进京与太子之死(2)

八王之乱之三:赵王进京与太子之死(1)

八王之乱之二:汝南王和楚王之死(2)

八王之乱之二:汝南王和楚王之死(1)

八王之乱之一:贾后政变与杨骏之死(2)

八王之乱之一:贾后政变与杨骏之死(1)

五胡乱华系列二:首位入主中原的匈奴皇帝刘渊 (2)

五胡乱华系列二:首位入主中原的匈奴皇帝刘渊 (1)

五胡乱华系列一:善良皇帝司马炎(二)

五胡乱华系列一:善良皇帝司马炎

本文作者:张老师人在加国2018(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