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瓜尔佳氏祭祀看萨满文化野史趣闻

2018-11-07 09:01:19

白山黑水是满洲人的故乡。居住在黑龙江省的满洲人,在清代大体可分为三部分,即土著满洲族、京旗满洲族和驻防满洲族。从地域分布情形看,在黑龙江东部的宁安、海林、林口、依兰等市县,居住着著满洲族;在黑龙江南部和中部的双城、五常、阿城、呼兰、海伦、哈尔滨等市县,居住着京旗满洲族;在黑龙江西部和北部的齐齐哈尔、嫩江、富裕、黑河等市县,居住着驻防满洲族。

居住在宁安市宁西乡依兰岗满洲村的瓜尔佳氏的一支,完好地保存着族谱。谱书是用呈文纸抄写的,六十六开,长年供奉在长房长支的老岗子家中。谱书中明确记载,他们的始祖是尼雅哈那,祖居长白山郭宸地方,后移居宁古塔。瓜尔佳氏是满洲八大姓之一,正黄旗,佛满洲,俗称“从龙八户”,汉姓为关姓。他们是宁古塔第一任将军巴海的后人。

满洲信奉的原始宗教是萨满教。远在金时,称女巫为萨满或珊蛮,是侍候神的人。今依兰岗瓜尔佳氏称之为察玛。萨满教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没有专职的司神人员,萨满都是义务的。瓜尔佳氏的察玛可分为三类,即达察玛、老察玛、小察玛。达察玛又称大察玛或察玛达,他是阖族察玛队伍中的领衔人,由他指挥众察玛完成祭祀活动,培训年轻的小察玛;老察玛是察玛队伍中资历老的人,在祭祀中协助达察玛进行各种祭祀活动;小察玛是被选中新学察玛的人。

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族中的察玛呢?察玛不是世袭的。成为察玛的人,必须是作风正派、品行端正、聪明伶俐、能虔诚敬神祀祖的人。选定做察玛的人要经过达察玛的严格培训,懂得了满语神歌,学通了祭祀的规矩,精通了使唤猪、拿件子,这才能正式参与祭祀,成为真正的察玛。

依兰岗瓜尔佳氏的萨满祭祀时都要穿神衣。女萨满头上要戴红花,身穿旗袍或长衫。男萨满也要穿长袍或长衫。腰间要系缎面绣花裙和腰铃,右手抓鼓,左手执鼓鞭,踏着抬鼓和其他响器的节奏,边唱神歌,边摆动腰铃,边打手鼓。摆动腰铃要讲优美的舞姿,俗谓腰铃架。技艺高超的萨满,腰部仿佛没有摆动,却把腰铃舞动如飞。唱毕神歌,要专讲甩腰铃,踏着鼓的节奏,时进时退,群情激昂,响器叮咚,使祭祀融入痴狂。

瓜尔佳氏的萨满祭祀时有专用的法器,包括抬鼓(俗称大鼓)、插器、轰隆(又称轰务或晃子)、手鼓(俗称抓鼓)、腰铃等。在满洲人眼中,祭祀的法器是神圣的,最忌不洁,一般人不许触摸。祭祀完成后,便收拢放回原处。

在瓜尔佳氏族中,萨满是最受族人尊敬的。成为萨满的人也引以为豪,并要自觉地遵守萨满的有关禁忌,严禁吃狗肉、戴狗皮帽子,不准进产房,不准抬亡人。

瓜尔佳氏所祭祀的神没有偶像,祖神的象征是索伦条,即绫子条。在满洲人看来,绫子条即神衣,用神衣来象征神,这是自古代代传承的祭祀形式。索伦条要用纯丝缎条为之,每条长一尺二寸、宽七寸,颜色有正白、金黄、真绿、真红、正黄、正蓝六色。如用黄云缎做幔帐,应再加黄云缎一条,共为七色。除此之外,祖马、祖杆(索伦杆)、神树、星、柳树等也都有神的象征意味。

瓜尔佳氏祭祀的种类繁多,族中添人进口要祭祀,族中人升官发财要祭祀,以前出兵安旋太平要祭祀,全家老幼安康太平要祭祀,年景丰收乃为富秋要祭祀,因灾病事故遇难许愿要祭祀,转危为安吉祥如意要祭祀,每年初夏采苏、椴叶包饽饽敬祖祈安要祭祀,为孩子许愿免灾换锁要祭祀等等。传承至今,一般是分春、秋两祭,在农闲时跳猪神或跳糕神。跳猪神,共七天,需杀四头猪;跳糕神,共三天,只杀一头猪。现在为了节俭,只跳糕神,不跳猪神,时间也以二日为限。

祭祀活动被视为族中的盛事,每次举行祭祀都选择吉日良辰,要由穆昆达召集达察玛、老察玛和帮户来共同商定。吉日议定后,告知全体族人,都要为祭祀尽力做准备。满洲族由于对谷物的崇拜,所以视黄米为祭品中的圣物。第一天的祭祀活动为神祖堂子祭,内容包括跳头晌神、跳下晌神和跳避灯神;第二天祭祀的程序是祭天、换锁祭、祭星。

萨满教是原始宗教,蕴藏着很多远古信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要挖掘的对象。如果我们不及时抢救,它的传承方式及传承内容将会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被淹没,这将是一种不可弥补的损失。

如果您喜欢本文,喜欢东北文化、老北京文化、满族文化、热爱清史。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分享给您的朋友!

希望广大阅读者可以提供更多原创稿件

投稿邮箱:25531762@qq.com

本文作者:吉祥满族(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