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百药的政治眼光和对唐朝皇帝的忠心耿耿!野史趣闻

2018-11-06 20:05:34

李百药的政治眼光和对唐朝皇帝的忠心耿耿!

李百药字重规,定州安平(今属河北)人。

隋内史令李德林之子。幼多病,故祖母赵以“百药”给他取名。七岁能写作。父友陆乂等共读徐陵文,有“刈琅邪之稻”之语,叹不知其事。

百药进前说:“《春秋》鄅人种稻’,杜预说是在琅邪。”客大惊,号之为奇童。百药性疏放旷达,喜剧饮。开皇(581-600)初年,授太子通事舍人,兼学士。被谗害,立即称病去职。开皇十九年,召见仁寿宫,袭父爵安平公。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爱其才,署礼部员外郎。奉诏订正五礼、律令、阴阳书。

百药当初因病辞去舍人职时,炀帝在扬州(今属江苏),召而不去,对他怀恨在心。及即皇帝位,夺百药爵,贬为桂州(今广西桂林)司马。州废,还乡里。大业九年(613),戍守会稽(今浙江绍兴),管崇作乱,城守有功,炀帝视其名对虞世基说:“此人还在,宜斥逐于贫瘠之地。”乃授建安郡(治今福建福州)丞。

至乌程(今浙江吴兴),炀帝在江都被弑,沈法兴、李子通、杜伏威等互相政灭,百药辗转寇乱中,数受伪官,侥幸不死。适逢高祖遣使招降伏威,百药劝伏威归心于唐,既至历阳(今安徽和县),伏威中途反悔欲杀百药,饮以石灰酒,因大泻,几死,既而旧病皆

伏威致信辅公祏使杀百药,赖王雄诞保护得免。公祏反,授百药吏部侍郎。有人对高祖说“百药与公祏同反。”高祖大怒。及平定叛乱,得伏威所致公祏书,乃消解,但仍贬百药为泾州(今甘肃泾川)司户。

太宗至泾州,召百药交谈,很喜欢他。贞观元年(627),拜中书舍人,封安平县男。次年,除礼部侍郎。当时议论裂土分封子弟功臣,百药上《封建论》,论据详切,太宗采纳其言而止。贞观四年,授太子右庶子。太子数轻浮嬉戏,百药乃作《赞道赋》以讽谏。

他日,太宗说:“朕见卿赋,述古太子事,劝戒勉励甚详,往昔任卿为右庶子,正是希望如此。赐彩三百段。迁散骑常侍,进左庶子、宗正卿爵升为县子。时间久了,固乞致仕。太宗曾与同赋《帝京篇》,叹其工整,手诏说:“卿何身老而才思如此之壮,齿故而立意如此之新呢?”卒,年八十四,谥曰“康”。

百药,名臣之子,才行显于世,为天下所推重。侍父母丧还乡,赤足步行数千里。丧服虽除,容貌消瘦者多年。好奖掖引荐后进,得俸禄与亲戚邻里共用。文采含蓄深刻,诗尤为所长,樵夫仆役皆能背诵。所撰《齐史》行于世。

本文作者:披雪的狐(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