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助刘邦夺得天下,为何却遭刘邦第一个诛杀?野史趣闻
公元前202年,刘邦终于消灭了项羽,结束了几十年的后秦时代的诸侯战争和楚汉争霸,刘邦已经南面称帝了。这时候的刘邦,看到了秦始皇的天下大一统的管理手段的优势,决心不再像项羽一样分封,而是开始诛杀功臣,为自己以后的统治扫清障碍。

然而,在垓下之战中,帮了刘邦大忙的韩信,在战争刚刚结束,就被刘邦突袭进入军营,夺得了韩信的将印。刘邦已经不是第一次这么做了,这次来的更直接。韩信这时候统领30万大军,城池有70多座,就这样轻易的被拿下,让人感觉很不可思议。难道刘邦不怕韩信煽动自己的亲信,在军中直接砍杀了刘邦,或者鼓动其它诸侯王,直接反了刘邦,各自为王?

刘邦的底气从哪里来呢?
(1)刘邦深知,韩信在军中缺人脉、缺心眼。韩信不是军事奇才吗?怎么会缺心眼呢?我们举例说明吧。楚汉战争中,韩信率军攻打齐国,这时候,天下大势已定,刘邦派出的郦食其已经说动齐国国君投降。刘邦深知,项羽与田氏家族一直有矛盾,是因为田荣不肯发兵协助项梁,直接导致项梁被杀,项羽后来曾经攻打田荣,屠城、烧掉房屋,所以,齐国绝对可以不战而降。然而就在这时,韩信明明知道齐国已经投降,却突然向齐国发起了进攻,齐国也被迫仓促应战。本来是项羽敌人的田广、田横杀掉了郦食其,不得已向项羽求救,项羽为了壮大楚国军队,削弱刘邦的军力,与齐国联手对抗刘邦。这样,韩信为了能够得到灭亡齐国的功劳,害得刘邦损兵折将,差点因为这个局部战场影响整个作战大局。

还有一个例子,樊哙开始很佩服韩信,在韩信还不得志的时候,有一次去樊哙那里办事情,樊哙用接见诸侯的礼节接待了韩信,韩信这时候完全可以交好樊哙,却说出了“生乃与哙等为伍”,没想到我这辈子竟然会和樊哙这样的人在一起共事。樊哙是什么人,刘邦的老功臣、亲戚,就因为韩信这样一句话,硬生生的把一个好朋友变成了一个誓死的敌人。这件事如果传出去呢,韩信在刘邦军中还有多少朋友?
所以,刘邦看准了韩信没有死党,想怎么整他怎么整他,刘邦军团中的人最多只是看热闹,绝对不可能有人伸手帮他,更不会有人和他同盟,反抗刘邦。

写到这里,不禁感叹,这不就是当今的职场,韩信是我们活生生的例子,然而道理说的明白容易,可这些道理放到每件事中去,又谈何容易?韩信的缺点不就是我们心中的那个傲气、戾气吗?
(2) 而且,这时候的韩信,远离自己的齐国封地,孤军挺进垓下,如果韩信此时反,必然是死路一条。会被其它诸侯军像围困项羽一样,直接剿灭。甚至比剿灭项羽容易的多,因为这时候天下已定,刘邦占据着天下绝大多数的地盘,韩信的30万军队必然几乎全部投降刘邦,韩信反也是白反。所以,刘邦有很大的自信,昂首挺胸的走进韩信的营帐,夺了他的帅印。所以,韩信率领大军离开自己的封地,已经注定了他的命运。要知道,垓下之战,樊哙、郦商等很多汉军大将都没有参加,这是很值得玩味的事情。

韩信没有留在自己的优势地域,刘邦让他来垓下共同进攻项羽,是不是也要借机除掉他呢 ?其实这也能用到今天的职场中,不要轻易的离开自己的优势领域,否则用自己之短对比别人之长,太危险了。这又需要多么清晰的自我认知啊!
借韩信的失误,发表了点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吧。
本文作者:十三朝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