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是什么节日?野史趣闻

2018-11-06 15:00:34

10月16日是什么节日?想必很多人不知道,今天就是--世界粮食日。

那么为什么在这一天设立世界粮食日呢?设立这个节日又有什么意义呢?

世界粮食日的由来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

粮食是我们生存的基础,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人都离不开粮食。'民以食为天',粮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粮食也关乎国家安全,没有粮食就可能引起国家动乱。历史上有很多农民起义,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缺乏粮食而引起的动荡。所以每个国家都十分重视粮食,也积极发展粮食生产。

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敦促各国政府和人民采取行动,增加粮食生产,更合理地进行粮食分配,与饥饿和营养不良作斗争。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更趋严重。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做出的。

1979年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决议确定,1981年10月16日(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创建纪念日)是首届世界粮食日,此后每年的这一天都作为'世界粮食日'。其宗旨在于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世界粮食日的意义

节约粮食

设立世界粮食日最直接的意义是提醒人们要节约粮食,要培养节约粮食的思想观念。联合国粮农组织之所以在每年10月16日设立世界粮食日,有一下目的和意义:

促进人们重视农业粮食生产,为此激励国家、双边、多边及非政府各方作出努力;

鼓励发展中国家开展经济和技术合作;

鼓励农村人民,尤其是妇女和最不利群体参与影响其生活条件的决定和活动;

增强公众对于世界饥饿问题的意识;

促进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

加强国际和国家对战胜饥饿、营养不良和贫困的声援,关注粮食和农业发展方面的成就。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2008年我国粮食总量已经超过了10000亿斤,人均粮食占有水平超过了380公斤,高于世界人均水平的,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0193.5万吨(12038.7亿斤),并首次突破了12000亿斤大关,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连续10年增产。但粮食问题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因此,开展爱粮节粮、反对浪费宣传教育活动,是事关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大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国家粮食局确定'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的主题为'粮食与建设节约型社会'。每一位市民要树立'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观念,自觉从如今做起,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粒粮食,抵制和反对浪费粮食的行为,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

珍惜粮食

今天是第37个世界粮食日,2017年主题是:“改变移民未来——投资粮食安全,促进农村发展”。2017年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的主题是:“爱粮节粮保安全,优粮优价促增收”,让我们携手行动,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共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受消费观念、储存习惯、科技水平等因素制约,我国粮食产后损失浪费数量惊人,需要我们持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帮助广大消费者掌握必要的粮食营养及储存知识,树立科学健康的消费理念和爱惜节约粮食意识,同时提升农户粮食种植和收储技术水平,鼓励多吃素食少喝酒,有效减少粮食损失浪费,实现“隐性增收”,助力国家粮食安全。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粮食供求形势和收储制度等发生深刻变化,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艰巨繁重,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健全完善相关制度保障体系,着力提升粮食流通社会化服务水平,引导农户逐步调整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增加优质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本文作者:刨根先生看世界(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