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给维多利亚女王信件的动机与效果野史趣闻
1840年1月18日,林则徐在查禁鸦片之后发出《谕英国国王书》。他将这封致英王照会,托付给了英船“担麻士葛”号船主弯喇,让他带往伦敦。
按天朝惯例,凡皇帝谕旨涉及外国人的,一般由总督巡抚联衔照会该国王。鉴于天朝新定《钦定严禁鸦片烟条例》里有外人夹带鸦片专条,所以需要向外夷宣谕。所以林则徐早就有心给英国女王写信。林则徐对写这封信极为慎重。他先是会同邓廷桢、怡良写了致英国国王照会底稿,然后给道光批红。道光看了,觉得语句得体,同意发出。然后林则徐将照会底稿给袁德辉翻译成英文,又请美国商人威廉·亨德把袁德辉的英文本回译成中文,以两下对照是否有误。他还托美国医生伯驾另译一份英文稿,再两下里对照,看是否有误。最后,在1839年的12月16日,林则徐接待了遭难英船“杉达”(Sanda)号上的人员。该船夷生喜尔(Hill)详细记述了接待情况。这次会见,林则徐把致英国国王照会的英译本交付喜尔,让他审阅。喜尔说:“他交付一封给英国女王的函件。文词仍旧是一贯的浮夸口气,使我不禁失声而笑。他一看见这种情况,便问是不是不合式。我们说我们所笑的,只是文词上的几处讹误。于是他便吩咐我们将信带入里屋,在那里修改我们所发现的一切错误,并在那里进茶点。”(《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第五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25页)
这封致英国女王的信件虽然平安到达了伦敦,可是英国政府拒绝接收。英国政府的理由是,英国在广州派有官方代表,林则徐只要将信件交给驻华监督义律就可以了。
林则徐之所以很热心地写这封信,是因为他想当然地认为,既然英国女王不赞成鸦片贸易,一定会支持他禁烟的主张。
请看信件的译文:
我大清皇帝对海外各国向来一视同仁。你对皇上历次进贡,以及感恩皇上对你们的公平对待,可见你也是深明大义、感激天恩的人。所以天朝对你也格外照顾,跟你们通商了二百多年。你们国家之所以富裕,是因为跟天朝通商的结果。可是现在有些商人,却带着鸦片,诱惑华人吸食。这种事情利己害人,天理不容。皇上听说以后非常生气,所以才派我来广东查禁。本想杀了这些商人,但念在这些商人还算诚实,全部上缴了鸦片,所以按自首,给他们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今后再犯的,那只有严惩不贷。我相信你如此倾心向化,一定能管住这些商人,使他们不再违反天朝的法制。
听说你们国家离中国有六七万里,这么远还有这么多商人,可见贸易的利润多么惊人。你想想,本来这些利润都是天朝的,现在被你们分去,你们不感恩戴德,怎么可以再用毒品来残害华人?听说你们国家也在严禁鸦片,那就明知这是毒品,还来害人。你看看中国卖给你们是什么商品,茶叶、大黄、瓷器、丝绸,都是你们的生活必需品,如果我们不再卖给你们,你们怎么生存呢?你再看看你们卖给中国是什么东西,怀表钢琴,都是些玩物丧志的商品,可有可无。况且你们卖给中国的商品,已经赚了三倍的利润,怎么忍心再拿毒品残害中国人呢?
听说你宅心仁厚,自然不会用害人的东西卖给中国。我相信只是因为商船太多了,所以没有仔细检查。听说你们国内也不种植鸦片,都是在印度等地种植。从今往后,不要种了,把这些罂粟连根拔起,然后种些粮食,有敢再种的人,治他重罪,那就是干了一件大善事,老天爷会保佑你长命百岁,多子多孙。
这些商人来中国已经很长时间了,他们在英国时间少,在中国的时间多。所以他们应该遵守中国的法律。就好像别人到英国做生意,当然也要遵守英国的法律。现在中国规定吸食鸦片和贩卖鸦片的都要处死,可是英国人如果不带来,中国哪儿来的走私犯呢?杀人还要抵命,何况鸦片害了这么多人。义律说禁令太严格,请求宽限时间,说印度请给五个月时间,英国给十个月时间。这事我已经请示皇上了,皇上格外开恩,凡在一年六个月之内,误带鸦片来中国的,暂不问罪,只要把鸦片全部上缴就可以了。但要是过了这个期限,还来中国贩运,那就是明知故犯,那时候我天朝也算仁至义尽了。
我天朝统驭天下,不忍不教而诛,所以才明明白白地告诫你。如果你想长期贸易,就要遵守大清的法令,永远断绝鸦片来源,不要以身试法。皇上惩恶扬善,你才因此当上的国王,你要感激天恩,才能享太平之福。接到信件之后,赶紧杜绝鸦片来源,不要诿延。
这是一封天朝上国致海外番邦的信件。信件充满着不平等的口气,古文将这种不平等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看看这些语句:
“惟我大皇帝抚绥中外,一视同仁,利则与天下公之,害则为天下去之,盖以天地之心为心也。”
“贵国王累世相传,皆称恭顺,观历次进贡表文云:‘凡本国人到中国贸易,均蒙大皇帝一体公平恩待’等语,窃喜贵国王深明大义,感激天恩,是以天朝柔远绥怀,倍加优礼,贸易之利垂二百年,该国所由以富庶称者,赖有此也。”
“谅贵国王向化倾心,定能谕令众夷,兢兢奉法,但必晓以利害,乃知天朝法度断不可以不懔遵也。”
“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
“接到此文之后,即将杜绝鸦片缘由速行移覆,切勿诿延。”(萧致治:《西风拂夕阳:鸦片战争前夕中西关系》,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75~477页)
《泰晤士报》全文发表了林则徐致英国女王的信,以此来嘲笑清政府的自大,后来这封信也成为了英国侵华的宣传材料之一。
如果说义律一心挑动英国政府对华发动战争,那么查顿则是大造战争舆论的人。查顿是英国最大的鸦片贩子,并且在广州禁烟的过程中,他遭受的损失最大,虎门销烟里的鸦片,有三分之一是他的资产。大约在林则徐到达广州数月之前,他刚刚回到了英国,他把生英国意委托给侄子,自己准备弃商从政,竞选议员。
在查顿的组织之下,英国的鸦片贩子组成了一个代表团,规定凡在中国贩卖的鸦片,每箱抽一元作为公关费用,总计有两万多元。这个由查顿负责的代表团,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促成政府出兵。
他高薪聘请了很多知名记者,在英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用大篇幅对中国的禁烟事件进行了详细的报道。这些报纸对广州蛮横的禁烟、海关的勒索、官员的腐败、总督的傲慢、受困的英商、惨死的律劳卑等等事件,都进行了长篇评论。
另外,查顿还印刷的无数的宣传册,这些宣传小册子在英国广泛流传。册子上说英国人在中国受到了侮辱,林则徐之所以要这么霸道地禁烟,实际他自己家里种了上千亩的罂粟,他要垄断中国的鸦片(真能造谣啊)。而英国商人现在,整天被中国军队到处追赶,每天都在躲避枪炮和屠杀。
查顿首要的目的,就是要点燃民众愤怒的情绪,为此他发动了规模空前的宣传战。
然而反对鸦片贸易的人在英国占有多数。很多人和媒体对鸦片贸易进行谴责。在这些人当中,激进的宗教人士占了绝大多数,他们希望政府能够结束鸦片贸易。
但是林则徐致英国女王的那封信,不合时宜地出现了,这封天朝特色的信,让英国民众彻底地感受到了天朝那种傲慢的姿态。
从1839年9月份开始,无数的英国商会和商人开始向政府请愿。
1840年4月7日到4月9日,英国下议院开始就是否对华开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其中托利党反对对华开战,他们说:
你们看看,走私到中国的鸦片全部都是从英国的港口开出去的。难道我们就不能制止这种不道德的贸易吗?只要摧毁了伶仃洋的窝点,遏制了印度的种植,那么鸦片贸易就会削弱。中国人已经警告过我们了,不要进行鸦片贸易,可是你们不愿意停止。中国人有权把你们从中国的海岸线赶走,可是你们固执地进行着不道德的鸦片贸易。正义的是中国人,他们只是一群半开化的野蛮人,他们都站在正义的一方,可是我们呢?我们这些有教养的基督教徒,竟然追求着肮脏的鸦片贸易。这场处心积虑的战争会给英国永远打上耻辱的烙印。你们让英国国旗变成了海盗旗,你们用它来保护你们的鸦片走私。
而主战的辉格党说:大家知道吗,义律先生在受到包围的时候,他高高地升起了英国国旗。你们再看看这国旗,快要死亡的人也会醒过来,因为这会使他们想起,自己属于一个从不知道失败、不知道投降和屈辱的国家。自从伟大的摄政宣言以来,我们是一个从来不知道后退的国家。那些在中国被包围的人,他们没有任何支援,但他们知道对自己施加侵害的人,都会受到惩罚。
托利党始终在强调鸦片贸易的罪恶,他们说:
我从来没有在一本书上读过有这样一种不正义的战争。我们当中有些绅士谈到,在广东高高飘扬的英国国旗。可是,这面旗子是为了保护鸦片而飘扬。
但是辉格党绕开了鸦片贸易是否罪恶的话题,他们认为这场战争的目的,不是为了保护鸦片贩子,而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和正常的贸易,并且辉格党保证,不会把鸦片贸易合法化作为战争的目的。他们说:
我们不会用国旗去保护鸦片贸易。但是鸦片在中国泛滥,却不是英国人的错。中国人需要鸦片,如果我们不卖,那么土耳其会不会卖?波斯会不会卖?中国人还是会心甘情愿购买鸦片,所不同的,只是出售的人变成了其他国家的商人。我们更不会出兵保护鸦片贩子,但是更多的正规商人已经无法在中国维持下去,他们的生命和财产得不到保护。如果我们坐视不理,英国的荣誉将会受到损害。
两次出使中国,在中国待了二十多年的小斯当东(那个1793年受到乾隆接见并被赐予礼物的小孩)支持战争。他作证说:我们是贩卖了鸦片,但是这违反了国际法吗?两广总督也参与了走私,他是否受到了惩罚?中国有权禁止鸦片,但贩卖鸦片是否应该被处死?(此时英国普遍认为贩卖鸦片罪不至死,特别是未经审判的处死。)如果我们在中国得不到尊敬,那么在印度我们也会很快失去尊严。尽管令人遗憾,但我认为这场战争是正义的。
在决议之前,维多利亚女王的发言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她没有提到鸦片,也没有说战争。她只说:我们不能让英国国旗受到侮辱。
最终,下议院以271票对262票,通过了战争决议。也就是这九票之差,决定了鸦片战争。
参考书目:《1840,大国之殇》
《另一只眼看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的正面与侧面》
本文作者:葛华玲秀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