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版琅琊榜,李治与长孙无忌(上)野史趣闻

2018-11-05 17:05:46

唐朝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有14个儿子,李治是第9个,他的前边,既有一母所出的嫡亲哥哥,太子承乾、魏王李泰,又有深得李世民赏识的异母哥哥吴王李恪,按理说,怎么都轮不到后来的唐高宗李治登上皇位。

不过,唐朝时候,是中国最意气风发的时代,整个社会都积极向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李世民自己,就是杀了哥哥弟弟,逼迫老爸退位的,其他人当然有样学样,想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承乾太子腿上有毛病,走路不方便,还是同性恋,本来就让李世民不爽,魏王李泰见有机可乘,更是天天爆承乾的黑料,企图扳倒亲哥哥夺取太子之位,李世民先前为了皇位杀死哥哥弟弟,后来发现自己遭了报应,心里非常不爽,长孙无忌看出了李世民的心思,建议他二人都放弃,选幼子李治做太子。

因为李世民知道,无论是太子还是魏王,谁上台,对方都得死,其他皇子也难逃一劫,唯有晋王李治,从小失去了母亲,柔弱可怜,不会对其他皇子赶尽杀绝,只能同意,长孙无忌这样做,其实大部分是为了自己,虽然太子和魏王都是他的亲外甥,但是,这两人和他的关系并不友好。

因为唐朝时有规矩,皇子身边都有一套自己的班子,这样就有了自己的亲信人马,太子承乾身边有魏征、侯君集、于志宁、杜正伦、褚遂良等人,魏王李泰身边有刘洎、马周、岑文本、崔仁师等人,老奸巨猾的长孙无忌并没有急着选边站,因为他知道李世民还活着,变数太大。

所以,无论是选太子还是选魏王,都已经晚了,即使选对了,也不算他的本事,如果能把晋王推上皇位,才能显出他的本事来,也能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况且,晋王李治年纪最小还很柔弱,更适合他操纵,于是,李治就被长孙无忌推上了皇帝宝座。

其实李治即位以后,几乎没有自己的话语权,一切都是长孙无忌等几个托孤大臣说了算,这样的局面,看似平静,其实很危险,历史上可怕的例子太多太多了,远的有汉朝霍光随意废立皇帝、曹操彻底架空皇帝、王莽废掉皇帝自立,近的有隋文帝杨坚废掉外孙改朝换代成功,也就是距李治几十年前的事,长孙无忌既是权臣又是外戚,想要夺了外甥的皇位,也不是不可能。

果然李治登基没多久,长孙无忌就炮制出高阳公主谋反案,大开杀戒,不仅把当事人高阳公主等人杀掉,还把和他有过节、反对他的皇亲国戚王公大臣,很多都被他罗织罪名陷害致死。

之后长孙无忌得意忘形,甚至在宴会上公然问王公大臣,他位极人臣,是不是比得上隋朝时的越国公杨素。他还自夸说,越公富贵时候已经老了,他还年轻,就已经比越公更富贵了,更作死的是,他还奏请李治立陈王李忠为太子。

当年吕不韦拥立一代皇帝,就已经为所欲为了,如果长孙无忌接连拥立李世民、李治、李忠三代皇帝,那以后还有谁能压制了。

本文作者:蓦然随笔(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