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打下的江山,竟毁在这个女人手里野史趣闻
历史上把君主称为“皇帝”,是从秦始皇开始的。在此之前,中国的最高统治者称“王”或单称“皇”和“帝 千古一帝秦始皇”,如周文王、周武王、“三皇”、“五帝”等。晋朝开国大帝司马炎,字安世,是三国时与诸葛亮大战的司马懿之孙。司马炎的次子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傻子皇帝”——晋惠帝司马衷。既然如此,司马炎作为开国皇帝文韬武略,智勇双全,为何要将江山拱手送给一个“傻儿子”做儿戏呢?

司马炎的长子叫司马轨,早年夭折,而次子司马衷天生愚昧,智力低下。司马衷到底“傻不傻”?讲两个故事:一年,时值天下大患,百姓生活苦不堪言,饥荒瘟疫横行,司马衷听前朝奏报后,问大臣,为什么百姓会饿死?大臣答:因为没有米饭吃。惠帝大惑不解,脱口而出:没有米饭吃,为何不吃肉粥呢?大臣面面相觑,哭笑不得,连说:肉粥也没有了!还有一次,司马衷游步华林园,听到池塘中蛙声一片,便指着池塘问众人,这塘里的叫声是公家的,还是私家的?听了惠帝司马衷的故事,大家对司马衷的智力该有大体的了解了吧!

话说在司马炎晚年,晋武帝司马炎多次与妻子杨皇后商议储君继位的事,皇后杨艳深知司马炎的真正意图,每次只要提到继承王位的事,杨皇后总是对儿子司马衷进行一番表扬。处于对皇后的宠爱,在听了她的耳边风床头语后,司马炎都以心软服从作罢。不过,晋武帝司马炎还是担心自己驾崩之后太子愚无所依,于是封了几位老师辅佐太子,希望司马衷能够有所长进,以弥补先天不足。一天,司马炎心血来潮,派人送来一份奏折给太子,目的是检验他的学识,太子妃贾南风听闻此事后,便叫人代太子做答。

为彰显太子学识,处处引用典故、哲理,而给事官张泓闻讯此事后并不同意贾南风的做法,连忙劝阻称:叫人平常作答即可,无需引用典故,这样容易引出画蛇添足的笑柄。太子妃贾南风不听劝阻。次日,果然在众臣上朝,父王晋武帝看着太子司马衷作答的奏折,嘻嘻若狂,高兴地对众臣说:“谁说太子“愚昧”?从奏折的作答上看,太子处理起政事来,这不也是照样四平八稳吗?”自此之后,满朝上下再也无人敢提议换太子继位之事。

司马炎晚年因过度纵欲,身体逐渐拖垮,于公元290年因病驾崩。太子司马衷顺利登上皇位,开启了中国历史上颇具悲剧性的一幕。太子妃贾南风是西晋大官宦贾充的女儿,贾南风是位满脸横肉,不守礼节,为人凶妒暴虐的女人,时常将憨厚老实的惠帝踩在脚下。果不其然,一年后,贾南风想一度专权,发动政变,天下时局动荡。其后,“八王之乱”让本就摇摇欲坠的西晋王朝顷刻间土崩瓦解。

司马炎早年驰骋疆场,英勇无比;晚年却宠溺女色,听信皇后谗言,将自己辛苦征战的王朝轻易交给了一个不堪重任的儿子身上,不禁令人唏嘘。儿子司马衷因先天条件所限,无法扛起国家的重担,在幕后被一位鹰视虎步的女人断送了江山,不禁让人痛心疾首。

本文作者:史海泛舟谈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