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皇帝朱元璋野史趣闻

2018-11-05 10:34:12

(1328年---1398年)明朝的开国皇帝,字国瑞,濠州钟离人,(金安徽凤阳)。出身佃农,17岁时,濠州荒旱,在黄觉寺出家为僧,后赴外地化缘乞讨食,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于濠州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以“度量,裕达,有智慧,”才能出众,被郭子兴视为心腹,并嫁以养女马氏,郭子兴死后,他便成了这支农民起义军的首领,控制了元军势力单薄的皖南,浙东一部分地区,他重视对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任用,吸收了李善长,冯国用,刘伯温,宋濂,叶琛,章溢等人参政,采纳老儒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设都水营田司,实行屯田。

至正二十二年,朱元璋被义军首领韩林儿封为吴国公。此后,西灭以武昌为据点的陈友谅,东败以平江为据点的张士诚,至正二十六年,于瓜州谋杀韩林儿。至正二十七年,占有东南半壁后,即派大将徐达北上伐元。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史称明太祖,同年,北伐军攻占元大都(今北京),结束了元朝的统治。又用近20年的时间,实现了全国的最后统一,他沿长城一线遍立卫所,发军把守,修城屯田,并分诸子为王,以亲王守边,专决军务。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屯军,兴修水利;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努力,减免赋役,严惩贪官,在全国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

经过努力,明初社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他对政治制度进行改革,极力加强封建中央集权,在地方,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掌管财政和民政,设提刑按察使司及按察使。掌管司法和监狱,设都指挥使司及都指挥使,掌军政。三司互不统属,直接听命于朝廷,在中央,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借“胡惟庸案”废除了中书省及丞相制,将中书省及丞相权力归属史,户,礼,兵,刑,工六部,提高六部的职权和地位,由六部的职权和地位,由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改元代御史台为都察院,另设大理寺,加之刑部,合成”三法司“,使司法部门互相牵制,洪武十五年特设”锦衣卫“,刺探臣僚私下言行,改革军事机构,控制军权,采取荐举,学校和科举等途径选用官员,注重培养驯服忠顺的官僚。在朱元璋统治时期,极大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统治。

本文作者:历史强哥(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