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朱元璋用1只鹅害死徐达,朱元璋说过7个字,足以证明他的清白野史趣闻
史学家孟森曾经说过一句话:“得国最正者,唯汉与明。”意思是说,历朝历代皇帝中,只有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两人,开国称帝的方式最为光明正大。因为其他很多皇帝,如隋文帝是北周大臣而篡夺北周皇权,唐高祖李渊是隋朝大臣而起兵反隋,宋太祖赵匡胤是后周大将却篡位自立,都有谋朝篡位之嫌。而刘邦和朱元璋则不然,他们都是出身平民,没有任何背景和权势,硬是靠着自己的奋斗,一刀一枪打下万里江山。

然而这两个草根皇帝,在历史上的口碑却不太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都曾杀戮功臣。但二人相比,朱元璋显然更为凶残暴虐。刘邦虽落下杀功臣之名,实则被杀掉的寥寥可数,而朱元璋无论杀害功臣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在历朝历代都不多见。

不过,朱元璋也并非是杀人不眨眼的混世魔王,很多被杀的功臣,如宰相胡惟庸、凉国公蓝玉等人,自身就存在擅权乱政的不法行为,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咎由自取。后世对于朱元璋杀戮功臣情况的记述,颇多夸大不实之处。开国功臣之首、中山王徐达被朱元璋用一只鹅害死的说法,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就是以讹传讹的典型代表。

有关此事的最早记载,出现在清代史学大家赵翼的《廿二史札记》中,书中记载,徐达“病疽疾甚”,经过多方调治,病情渐渐好转。朱元璋却在此时派使者送来一只蒸熟的鹅,徐达“对使者流涕而食之”,而他的疽病最怕吃鹅这种“发物”,所以吃完不久就死了。赵翼最后总结说:“此固传闻无稽之谈。”赵翼的本意是为辟谣,谁知他做梦也没料到,他这个“辟谣启事”却反而为谣言推波助澜。

赵翼说此事记载于明人笔记《龙兴慈记》中,但翻遍《龙兴慈记》从头至尾并未提及此事,倒是在明朝大才子徐祯卿的《翦胜野闻》中,提到朱元璋曾给徐达“赐膳”,徐达吃后死去。但《翦胜野闻》中颇多神怪不经之谈,可信度并不高。
反正不管是谁最先提出的这个谣言,朱元璋用一只鹅害死功臣徐达的说法,已经沸沸扬扬满天飞,误导了很多人信以为真。实际上,这个说法纯属彻头彻尾的胡说八道。明朝官修正史《明太祖实录》中,记载了朱元璋说过的七个字,就可轻松揭穿这个谎言,证明他的清白。
明朝开国以后,北元的残余势力仍然实力强大,屡次威胁明朝北疆,加之明朝一线将帅常遇春、邓愈等人很早病故,徐达肩上重任有增无减,长期带兵征伐在外。从洪武六年开始,徐达就一直驻守在燕京,防御北元侵袭,堪称是朱明王朝的军事支柱,仅从这个角度讲,朱元璋也不可能拿他开刀,自毁长城。

恰恰相反,朱元璋对于徐达的安危还很关心。《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十七年,观测天象的钦天监向朱元璋报告,“太阴屡犯上将”,太阴星侵犯将星之位。古人都迷信,朱元璋立即忧心忡忡,“上忧之,诏达还朝”,急忙下旨把徐达召回南京,生怕他有个什么闪失。要知道此时明朝健在的大将还很多,朱元璋却只想起徐达,可见对他的关心程度。
徐达回到南京不久,于当年十二月染病,而且病情严重。朱元璋“四召名医治之”,召集四海名医前来给徐达诊治,即使如此,朱元璋仍然觉得不放心,亲自举行了一次拜神仪式,“祷于山川城隍之神”,为徐达消灾祈福。

朱元璋亲自宣读祷告词,“曩者天下有乱,朕命将偃兵息民,大将军徐达之功为多。今疾弗瘳,朕特告神,愿全生数载,固宁万姓,朕他日与达同往,惟神鉴之。”大意是说:“当年天下大乱,朕带领人马扫灭乱贼,安定万民,大将军徐达的功劳最多。如今大将军病体不愈,朕特意祷告神明,希望上天再赐予他几年寿命,为天下百姓造福。朕将来愿意和徐达同死,天神可鉴”。这一番话中,朱元璋发了个七个字的毒誓,“朕他日与达往”,“往”在此处是“往生极乐”之意,表明他愿意和徐达同死。相当于《三国演义》中“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之意。但历史记载中刘备并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因而古往今来多少皇帝,敢对天神发誓愿与部下同死的,只有朱元璋一人,朱元璋手下百十个大将,享受到这种待遇的也仅有徐达一人。须知朱元璋当时已经是大明朝皇帝,金口玉言,这一句话会被载入史册,天下后世都会知道。而且古人对于天地神明信奉程度众所周知,朱元璋如果心口不一,就属于“欺天”的大恶,可见这七个字确实是他的肺腑之言。由这七个字可以看出,他不仅不希望徐达死,更不可能违背在天神之前发下的誓言,去用蒸鹅害死徐达。
本文作者:历史江湖(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