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谜和氏璧的故事野史趣闻

2018-11-05 06:04:33

中国有十大未解之谜:《兰亭序》、和氏璧、《永乐大典》、西周九鼎、十二铜人……,其中和氏璧是十大未解之谜中历史最早的一个宝物,至今无人知道它到底流落何方。

和氏璧

和氏璧,在史书上有很多记载,最有名的当属蔺相如《完璧归赵》,和秦始皇用它来制作传国玉玺的故事。

和氏璧是怎么来的?

关于和氏璧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战国晚期的《韩非子》里,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个叫卞和的楚国人,在楚山(传今天的湖北省南漳县)中获得了一块美丽的玉璧,就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前741年)。厉王让雕琢玉器的师傅鉴别它的真假,这位师傅说:“这是块石头嘛,哪是什么玉啊!”厉王认为卞和在说谎,便对他用了刖刑(古代一种足刑),砍去了他的左足。

玉印岩:位于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相传为卞和发现和氏璧的地方。

等到厉王驾崩了,厉王弟弟武王杀他的儿子自立为君,卞和又把玉璧献给武王。武王也让雕琢玉器的师傅鉴别这块玉的真假,结果师傅又说:“这是石头。”武王同样认为卞和在说谎,接着砍去了他的右足。

武王驾崩后,武王的儿子文王即位,卞和再也不敢献玉了,于是抱着他的玉璧在楚山下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尽而代替它的是血。(想想看当时卞和的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文王听到后,就派人问他原因,对卞和说:“天下受到刖刑的人有很多,为什么就你哭得这么伤心呢?”卞和回答道:“我不是为被刖伤心,我是因为它是宝玉而被人看作石头,把忠贞的人当成了说谎的人。”文王于是派雕琢玉器的师傅剖开他的玉璧,果然得到了宝玉,于是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

——这就是“卞和三献宝”/“卞和献宝”的典故。

完璧归赵、将相和与传国玉玺的传说

春秋时期,每个诸侯国都有自己的镇国之宝,和氏璧被发现后,成为楚国的镇国之宝。后来到了战国时期,这块玉被赵惠文王得到,当时秦昭王已经强大起来,想得到这块玉,就想用秦国15个城池跟赵国交换。赵惠文王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秦王没有给土地的意思,蔺相如借口说和氏璧有瑕疵,拿到手后就在朝堂上威胁说秦王如果不答应之前双方的约定他就和宝物同归于尽,秦王不得不听他的,后来秦王又想骗蔺相如拿出和氏璧,蔺相如说赵王很重视双方的交换,所以斋戒了五天,要求秦王也要斋戒五天,秦王斋戒五天后,向蔺相如要和氏璧双方正式交换,这时蔺相如已经暗中派人把和氏璧完好无损的送回了赵国。蔺相如如实告诉了秦王,秦王把他没办法,只好让他回到赵国。

——完璧归赵的故事。

之后,秦王就再也没有向赵国提交换和氏璧的事情了。

蔺相如因完璧归赵而得到提升,任大夫,到了公元前279年,蔺相如又陪同赵王到渑池(今河南渑池县),参加秦昭襄王邀请赵国参加的渑池会议(主要联合攻打楚国的一次两国联盟会议)。蔺相如跟随赵王出使,廉颇送他们到边境,为防万一,说如果30日内赵王不回来,就立太子为王。

渑池之会上,秦王故意刁难楚王,说:我听说楚王很喜欢音乐,就请楚王弹弹瑟吧!楚王没办法,就只好弹起来,这时秦王让随同的史官记录下来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喝酒,秦王命令赵王弹瑟。在一旁的蔺相如看了后,就起身走到秦王面前,对秦王说:赵王私底下也听说秦王善于演奏秦地的音乐,请允许我献盆缶(fǒu)给秦王,也请您演奏一曲,借此互相娱乐娱乐。

秦王不肯击打,蔺相如对秦王说:我和秦王距离只有不到五步的距离,我可以让我脖子上的血溅到大王的身上。这时旁边的护卫想杀了蔺相如,蔺相如怒目相向,瞪着这些卫士,卫士不敢轻举妄动,被蔺相如吓退了。见这形势,秦王不得击打了一下盆缶。蔺相如让随同史官也记下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国大臣想挽回颜面,就对赵王说:“请赵王用赵国的十五座城为秦王祝寿。”蔺相如回应说:“也请把秦国的都城咸阳送给赵王祝寿。”

就这样,在渑池之会上,面对强大的秦国,蔺相如让赵王免受其辱全身而退。

——渑池之会

回到赵国后,因蔺相如立了大功,被封为上卿。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两次都立有大功,被封为赵国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没过多久,蔺相如外出,在邯郸(赵国首都,今河北邯郸)回车巷远远看到廉颇,就让仆从掉转车子回避。

在邯郸市串城街回车巷,这里就是蔺相如回避廉颇的窄巷。还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记述负荆请罪的故事。

门客知道这件事后,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攻打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句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他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由此将相和的故事传为美谈。

——将相和(负荆请罪)

秦始皇统一中国,得到了这块美玉,他命丞相李斯把和氏璧改成“传国玉玺”,印面镌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文,成为统治权合法化的象征。和氏璧后历经刘邦、王莽、司马炎之手,一直传到后唐,石敬瑭灭后唐,后唐李从珂人玉共焚,从此和氏璧下落不明。

卞和献宝、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和(负荆请罪)、传国玉玺等是与和氏璧相关的几个历史传说。

PS:蝴蝶效应告诉我们,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和氏璧为我们留下了美丽的传说,但放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这块小小的玉却引发了众多的故事。而作为我们单个的人,身处一个家庭,公司的一个团队,城市的一份子,我们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家庭、团队或主管城市产生影响,所有人加起来,就是这个城市的现状。

所以,我们不要轻视自己的所作所为,因为我们也会像蝴蝶效应那样,影响着其他人。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九袋师爷(ID:historyfollowme)

大视角解读历史,用心讲好每一个故事

搜索“九袋师爷”或“historyfollowme”即可关注!

——————————————————————————

本文作者:师爷读书(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