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玉衣到底有何神奇成效?下葬尸体真能千年不腐么野史趣闻
传说中的金缕玉衣是有身份地位的人死后穿的寿服,其外观基本与人体形状相同。玉衣是身份的象征,古代皇帝或者位高的大臣是用金线缝起来的,叫金缕玉衣 ,而其他贵族大臣则是使用银线或者铜线缝制,称为银缕玉衣或铜缕玉衣。那么这玉衣到底有什么好处呢,为什么皇帝他们死后要穿着这衣服呢?在西汉时,下葬玉衣的穿戴等级并没有规定明确,不管是皇帝还是王公大臣都可以穿玉衣,例如被发现的赵眜的墓中,他便是穿着丝缕玉衣下葬的。

古人为何大大废周章地做这样的玉片衣服将自己的尸身严密包裹起来呢?无非就是 “长生不老” 的梦想在作祟。古代帝王或者任何一位有点钱的富豪,没一个不想长生不死的。秦始皇那么英明神武,不也几次三番地被术士欺骗,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去求仙丹吗?那么,仙丹和不死药都求不来的时候,这些帝王们只能另想办法了,就是把希望寄托于未来。于是他们就想到了玉,玉在古代人的认知中,觉得它有保存精气的作用,并且觉得只要人的精气凝聚不散,则尸身也不会腐烂。

玉衣能裹住尸体的头和脚,但是有网友提问了,那尸体的隐私部分,工匠们又是怎么处理的呢?专家们在修补玉衣的时候发现,以前的工匠们在处理男性玉衣的时候,会用玉片做成一个小盒子的形状,直接盖在上面;如果是女性尸体的话,会利用一整块玉片直接遮住隐私部位。专家们在观察刘胜穿的金缕玉衣的时候发现,虽然玉衣外面已经缝满了密密麻麻的玉片,但是在刘胜身下又缝了18块的玉璧,这是为什么呢?经过专家的分析,这应该是那个时候的一种葬礼习俗。

在汉代,除皇帝和高级贵族外,任何人使用金缕玉衣都是大逆不道,汉桓帝时,冀州官吏赵忠在埋葬他的父亲时,私自使用仿造的玉衣,被人上告后,以僭越的罪名,将其父的墓掘开,陈尸于棺外,赵忠一家也被监禁起来。“金缕玉衣”盛行于汉代,到三国时曹丕下诏禁用玉衣为止,共流行了400年。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根据当时的生产水平,制作一套“金缕玉衣”是十分不易的。

但是在汉代,工艺技术并不是很发达,要把玉石加工到如此精细的程度,比如玉片上面的锯缝仅有0.3毫米,钻孔的直径也只有一毫米,我实在无法想象在没有工业车床的情况下,他们是这样做出如此巧夺天空的艺术品。当然要做出金缕玉衣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可想而知,根据相关记载,在汉代要制作一件金缕玉衣,需要一名技术熟练的玉匠连续工作十几年才能完成。根据今天保存下来极为稀少的完整汉墓来看,死而复生基本上就是扯淡,而别说是尸体不腐不灭了,就连金缕玉衣本身也基本上都破烂不堪,散落一地。纤细的金丝在两千年的时间里风化殆尽,只有万年不变的石头仍然熠熠生辉。金缕玉衣到底有何神奇功效?下葬尸体真能千年不腐么
本文作者:小芸浅谈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