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业是怎么被队友坑死的,为什么这个锅让潘美来背?野史趣闻
宋太宗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北宋起三路大军攻辽,西路军主将为潘美,副将为杨业,监军为王侁。起初进展顺利,收复了云州、应州、寰州、朔州四个州。后因中路军失利,各路军被迫撤回。宋太宗命令西路军把收复四个州的民众迁移到内地。
当时辽军势大,宋军形势严峻,杨业提议避辽军锋锐,不与辽军主力决战,只迅速掩护民众迁移便可完成战略目标。这是非常正确的策略。但护军王侁却想要与辽军正面交锋,获取战功,还嘲笑杨业胆小畏敌。杨业无奈,只能冒险出击,他与潘美约定,由潘美在陈家谷要道安排兵马接应。一旦战事不利,还可以全军而退。
杨业出击后,王侁等人以为辽军被击败,为了抢功,便急忙率军出击,行军不久,又得到杨业败退的消息,马上又带向后撤退。
杨业率军奋力与辽军激战一日,撤到陈家谷,不见接应的兵马,非常悲恸,再率部下与辽军奋战,部下死伤殆尽,杨业的儿子杨延玉也力战而死。杨业力尽被辽军生擒。他感念皇帝的恩德,英勇不屈,绝食三日而死。
宋太宗听说后,非常惋惜,特地举行典礼,表彰杨业的忠烈。又追究败军的责任,潘美降职三级,王侁免官流放。
从战事的经过后,杨业失利,负主要责任的应该是护军王侁,他先是拒绝杨业的正确建议,强令杨业出战;后来在作战中,又擅自率军离开陈家谷要道;最后听说杨业兵败,又匆忙撤退,完全把杨业军抛弃了。所以在事后的处罚中,王侁也被处以重罚。
但是,潘美难道就没有责任了吗?潘美身为一位身经百战的名将,杨业的正确提议他肯定能看出来,但王侁逼杨业出战,潘美身为主将却未发一言,默许了王侁的瞎指挥。在陈家谷要道,王侁率军出战抢功时,潘美也并没有制止。最后,王侁率军逃跑,潘美竟然也跟着撤了。在整个过程中,完全看不到潘美作为一军主将的决断和指挥,完全就是跟在王侁这个文官的屁股后瞎跑,这是不符合他的军事才能的,或者说,潘美肯定不止是这个水准。
为什么潘美会这么做?后世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宋朝以文制武,王侁虽只是护军,但却是文官,潘美为官谨慎,不愿与文官作对;另一方面,杨业在宋军中威望很高,素有“杨无敌”之称,这可能也引起了潘美的妒忌。
后世的民间故事中,潘美完全成了大反派,成了害死杨家将的罪魁祸首,我觉得这应该归咎于王侁的名气实在太小,撑不起大反派这个角色。而负第二责任的潘美则正好符合要求。
于是,经过不断的演绎,潘美终于在民间故事中成人人唾骂的大奸臣潘仁美。
本文作者:写尽平生意(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