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妃不是皇后,为何能够掌管后宫几十年?历史上真实的令妃美吗?野史趣闻

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大家都知道乾隆的皇后是富察傅恒的姐姐富察皇后,而为何出身卑微的魏璎珞却能成为后宫之主?历史上真实的令妃到底什么样子?她相貌如何?性情怎么样怎?有哪些手段?为什么能够在三千佳丽之中被乾隆恩宠几十年而不衰?她又有了怎么样的结局?乾隆能给的都给予了她?为何却不封她为皇后?这中间到底有什么历史之谜?李昂将给您一一揭开。

帝国三杰
说起乾隆的后宫,就不得不谈富察皇后。无论在还珠格格,还是在延禧攻略中,富察氏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角色。富察氏是满族的高级贵族,他是满洲八旗姓中的佼佼者,地位仅次于那拉氏、赫舍里氏和钮祜禄氏族,他们是满清贵族中的贵族。所以说在封建王朝中,想要成为皇后,仅仅是拥有美丽的相貌和精明的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出身就决定了他很大的命运。我们平民结婚,还要讲究个门当户对,更何况是高高在上的皇室家族呢?他们的大婚非常隆重,选择皇后第一考虑的是政治因素,借助婚姻关系强强联合,彼此制衡和拉拢才是第一位的。而富察氏,就有了这样的优势和基础,富察氏在富察皇后还没有入宫之前就是朝廷的议政大臣。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副主席,正国级待遇,是清朝权力中枢的决策者之一。乾隆之所以选择富察氏为皇后,很大程度上是是出于政治因素考虑的。

和其他人比她还是蛮有气质的
而孝贤纯皇后的弟弟傅恒,也确实是帝国难得的人才。他从乾隆的侍卫做起,凭借着自己的背景和能力一路高升,最后遭到山西巡抚,后又进入军机处。军机处是什么地方?懂得历史的人都知道的。他从一个小小的侍卫,升迁到一品大员,如果仅仅靠着姐夫的那点裙带关系是永远不够的,有背景固然重要,但能力还是第一位的。傅恒曾经帮助乾隆多次叛乱,是一个实力派的帝国大将军。傅恒指挥大军平平定过个葛尔丹,远征过缅甸,镇压过新疆的叛乱……可谓是战绩辉煌,文武双全。傅恒不但武功了得,而且文采飞扬。他曾经帮助乾隆主编过很多珍贵书籍,比如《春秋直解》、《吏部则例》……随着傅恒为帝国贡献的扩大,官职也越来越大。从一个六品侍卫到军机处大臣,太子太保,大学士、一等国公……很多人看不懂这些封建时期的爵位,总而言之,就是很牛叉。傅恒做到了位极人臣的位置,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按说在这个位置的人,都十分危险。因为他的功劳太大,地位太高,很容易受到皇帝的怀疑和猜测。然而傅恒却一直为人低调,而且做事十分果断得当。他不但是个军事天才,还是一个治世之能臣。在叫魂案中,傅恒充分发挥了自己士大夫风范,力挽狂澜,用曲线救国的方式为帝国化解了一场潜在的危机。有这样背景的富察皇后,会不被乾隆重视吗?而为何出身低微的令妃就能真正掌握后宫权利几十年呢?

时代决定人的精神
人的运气有时真的大于努力。出身包衣奴才的魏佳氏令妃作为一个小小的宫女,怎么也不可能是皇后富察氏的对手。但上天就是喜欢这样捉弄人,很多事情不是你想就能得到的,也不是你不想他就不会发生的。正当富察家族权势蒸蒸日上时,富察氏家族的顶梁柱傅恒和富察皇后却都早早病死归西了。乾隆为了防止富察家族越做越大,借此机会狠狠地压制了一下傅恒的子孙,让这个家族权利地位慢慢的降低了下去,这样无论对乾隆还是富察家族,李昂觉得都是好事。物极必反,过大,过多的权利是把双刃剑,能伤人更能伤己。这样一来,就成就了两个人,一个是我们的女一号令妃。另一个也是一个侍卫,他的名字叫和珅。一个萝卜一个坑,后继之位总要有人来填补吧,于是这两个人应运而生,一个成了后宫的无冕之王,一个成了乾隆的肱骨大臣。

文化决定灵魂
当那个比乾隆小十六岁的小丫头入宫当宫女之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能够成为整个帝国的妇女主席,而且一连任就是二十多年。要问魏璎珞有什么过人之处,李昂告诉你,一是她很能生,二是性格很好,三确实也有两把刷子。令妃一生为乾隆生下了六个孩子,而且她还给乾隆生下了一位帝国的继承者永琰,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在宫女伉俪众多的后宫,有些人一辈子都很难得到皇帝的宠幸,而长相又土又庸俗的魏璎珞却能几十年如一日地把乾隆拴在自己的枕头边,这点手段和心机,确实不是常人能够做到的。加上后宫那个大染缸,斗得是你死我活,作为后宫三千佳丽的大姐大,她一边要应付乾隆一边要对付哪些心如毒蛇的老娘们儿们,如果真的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又温柔,又善良,她早就被人整死几百回了。一个心慈手软的人,是做不了高级领导的,更何况她一坐就是二十多年。

为什么会表情呆滞
要说令妃的最大遗憾是什么,李昂觉得应该是没有被封后。有人会跳出来说,她不是被封为孝仪纯皇后了吗?那是她死后,做了皇帝的儿子,为了提升自己的地位,加封给她的。按说她这样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为乾隆管理整个公司的后勤业务,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那个经理的位子怎么说也是她的了啊,而乾隆墨迹了二十年,就是不给令妃封后,最多给个副经理(皇贵妃)。尽管只是一个虚名,而那时的人,却真的很在乎那个。你再牛,再是实权派,不是皇后,就不能在大的事件中受到应有的礼仪和尊重。说来说去还是一个面子问题,一向都很自尊自大的乾隆,是绝对不会封出身宫女的令妃为皇后的,这是必然。

整个大环境决定的
所以令妃到死都纠结这件事,终生遗憾,曾多次唠叨给儿子听,这也是后来嘉庆为什么一再追封母亲的原因吧。无论你多喜欢历史剧,真人,真事,总是让人失望的。对于李昂今天的解说,您有什么不同看法呢?

麻木,呆滞,机器人一样
本文作者:仁青品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