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五千多个姓氏中,为什么王、李、张所占的人口位居前三呢?野史趣闻
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姓氏历来有百家姓之说,常云:“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但是中国人的姓氏仅仅这一百个吗?当然不是。这里的“百”是指复数和很多的意思,并非按意特指百个之意,而今民间常说的“老百姓”亦源于此。“百家姓”的称呼起自于宋代《百家姓》著作产生以后。

据统计,中国人见于文献的姓氏有5662个,其中单姓3484个,复姓2032个,三字姓146个,这还不包括元代、清代移居中原的蒙族、满族人译改的汉字姓。
虽然中国人的姓氏多,但是不见得我们身边就有这么多姓氏,比较常见的是王、李、张这一些。据公安部门最新统计,王姓是中国的第一大姓,约有9288.1万人,占总人口的7.25%;李姓是第二大姓,人口9207.4万人,占总人口的6.83%,姓张的有9000万。



大致算下来,这三个姓氏就将近三亿人。这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大概五个中国人中,肯定就会有一个姓王、或者李、或者张的人。
为什么王、李、张这三个姓氏在中国占的人口远多于其他姓氏呢?
首先说“王”为什么成为大姓。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氏出多元。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个姓氏最初始的分支有很多姓王的,就像历史上传说的,皇帝的后代有姓王的。商朝比干的后代也有姓王的,其他尧舜禹的后人也有姓王的,在历史上诞生过的可以算是王姓帝王的人还有一个叫做王莽。西汉末年大名鼎鼎的“王莽篡汉”想必许多前辈都知道。据说王姓的源流有一百四十个,最初的分支多,自然使得后代也就多,后来姓王的也就多。

至于说到“李”姓,众所周知,这可是国姓。如果一个国家的皇帝姓这个姓,那么这个姓必定会繁荣,为什么呢?科学上解释为“马太效应”。也就是一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
历史上姓李的皇帝比较多,有六个朝代,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唐朝,还有后唐、南唐等,总共有六个政权。各位前辈不妨想想,古代帝王那可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佳丽三千,那后人能不多吗?举个例子,明太祖朱元璋总共有二十六个皇子,这些皇子成几何数字地往下繁衍,到了万历年间的时候,朱家的皇族就有八万多人了,全是朱元璋的功劳啊!我们说回李姓。除了是国姓之外,李姓在古代社会各个领域诞生了很多举足轻重的代表性人物,比如诗仙李白、医圣李时珍、音乐家李龟年等等。
李姓代表人物

▲ 唐太宗李世民

诗仙李白 ▲

▲ 医圣李时珍

乐圣李龟年 ▲
那“张”姓为什么能一路开挂排第三名呢?
事实上纯粹的汉族张氏血裔并不多,而多是少数民族汉化后的族群。少数民族汉化后,选择“张”作为其姓氏的占很大一部分,所以张姓也是中国血脉最杂,源头分布最散的姓氏,这个史书上有证实,可以查询。从张氏来源来看,与制弓、使弓有关,而少数民族生产力低下,打猎几乎是必须要掌握的生存技能,弓箭也几乎是必须要拥有的生产工具,所以少数民族融入中原,大多数就姓“张”。

▲张姓图腾

▲张姓图腾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跟过去的门阀制度有关。门阀制度盛产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一种按门第高下选拔与任用官吏的制度。同时期还有个比门阀制度更牛掰的九品中正制,规定把这些人分为三六九等,戴着有色眼镜选拔“人才”,不看才能就看出身。一直到后来隋唐时期出现科举制度,这种不公平制度才被打破。历史上姓张的虽然没出几个皇帝,但是出了一堆门阀,有些甚至凌驾于天子之上。也就是我们如今在电视剧中看到的士族,有门第的,这些人之间相互联姻使得家族迅速壮大,家族优越所以人丁繁盛,因为人丁繁盛所以家族壮大,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仔细研究发现,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古代,张姓中的名人大多都是拜相封侯,如张大安、张柬之、张仁愿、张喜等全部拜相,所以也就不难理解张姓为何堪称大姓了。
张姓名相

▲【唐】张柬之

【唐】张大安▲
姓氏人口总数在2000万人以上的姓有10个,依次为: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吴、周;
姓氏人口少于2000万人,多于1000万人的姓氏有12个,依次是:徐、孙、马、朱、胡、郭、何、高、林、罗、郑、梁。
位列前100名的姓氏还有:谢、宋、唐、许、韩、冯、邓、曹、彭、曾、肖、田、董、袁、潘、于、蒋、蔡、余、杜、叶、程、苏、魏、吕、丁、任、沈、姚、卢、姜、崔、钟、谭、陆、汪、范、金、石、廖、贾、夏、韦、付、方、白、邹、孟、熊、秦、邱、江、尹、薛、闫、段、雷、侯、龙、史、陶、黎、贺、顾、毛、郝、龚、邵、万、钱、严、覃、武、戴、莫、孔、向、汤。

你的姓氏人口排名位列第几呢?
本文作者:亲族家谱(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