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能算出500年后大事,为何没有逃脱死亡的毒手野史趣闻
1
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一月,刘伯温患病卧床。明太祖朱元璋知晓后,派丞相胡惟庸带御医前去看望。御医针对刘伯温的病情开了处方,让他照单抓药。
刘伯温吃了御医开的药,身体却更觉不适,肚子里好像有石头翻滚,折磨得他生不如死。四月十六,刘伯温病故。
这段记载于明史的故事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揣测。刘伯温究竟是怎么死的?有人认为他是单纯地病死,也有人认为他是被胡惟庸害死的,还有人认为他是被朱元璋杀死的。
2
历代皇帝对“功高震主”这四个字很是敏感,不然也不会有“杯酒释兵权”等事件发生了。对于明太祖朱元璋来说,这更是不能忍受的。
他一步步削弱了身边文臣武将的力量,以加强自己的统治。而刘伯温正是这种政策下的牺牲品。他几次被朱元璋撤官,又几次被召回。最后,他依照朱元璋的意思退隐了,却仍因隐得不够深,最终引起了朱元璋的戒备。
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隐居的刘伯温得知,在青田县南约170里的地方,有一空地,叫淡洋。此地处两州(浙江和福建)交界,情况复杂,是朱元璋劲敌方国珍发迹之处,又是盐枭巢穴,为官府势力所不及。
3
刘伯温让其子调查情况后,令其拟奏章呈给明太祖朱元璋。因为此奏章没有经过胡惟庸之手而是直接进献给了皇上,引起胡惟庸等人的不满。
于是,胡惟庸等人以此事状告刘伯温,说他善观风水,发现淡洋此处有王气,想霸占为自己的家族墓地,驱逐当地民众,所以让他的儿子奏请皇上设立巡检所来驱逐当地的居民。
这“王气”二字引发了潜伏在朱元璋心中很久的猜忌之心,于是,他不分青红皂白又将刘伯温训斥一番,并令他在南京居留。
4
后来,胡惟庸被升上了左丞相的官职,刘伯温内心的希望已全数熄灭。他忧思成疾,病情加重,引发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二月,他抱病见了朱元璋,向他婉转表示:自从依照胡惟庸带来的御医开的药方煎药后,他的身体更差了。
他本来希望能通过这一诉求得到朱元璋的关心,但朱元璋并没有对此上心。他心寒至极。三月,病情加重的刘伯温在其子刘琏以及朱元璋的特遣人员的护送下,自京师动身返乡。
5
回家后,刘伯温迫使自己如常饮食、作息,过起了所谓的“一般生活”。四月,刘伯温感觉时日不多,找来他的两个儿子交代后事。四月十六,刘伯温逝于家中,享年六十五岁。
种种迹象表明刘伯温确实是被胡惟庸毒死的,这个看法是有史可据的,有一定的可信性。明史专家吴晗认为,“刘基被毒,出于明太祖(朱元璋)之阴谋。胡惟庸旧与刘基有恨,不自觉地被明太祖所利用”。
我们也相信,刘伯温的死幕后的指使者肯定是朱元璋,但追其缘由,还是他自己造成的。刘伯温一生刚正不阿,以儒臣的身份行谋臣的职责,虽怀才大志,却难为朱元璋的安乐臣子。
如果他懂得在开国的时候学张良离去,并当真不再过问朝政,兴许他还可以颐养天年。可是,他并没有选择这条路。因此,他只能像徐达、李善长等人一般被弃。
本文作者:忆城千年行(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