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临死前上书三条建议,若都实现,清朝不至于过早灭亡野史趣闻

2018-11-04 10:10:25

提到左宗棠,相信没有人是不知道的,在我们初中的历史课本上面,曾经着重的介绍过他,尤其是他抬着自己的棺材,带着三千湘军收复新疆那一段,更是描写之重,突出了这位爱国人士破釜沉舟的勇气和豪气。同时左宗棠抬着自己棺材收复新疆的那一场战役也是晚清为数不多的大胜仗。在他悍不畏死的精神的感染之下,他手底下的湘军战斗力强悍,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和陕甘回变。作为洋务派四大臣之一,左宗棠一手创办了福州船政局,建造了大批的海上军事装备,也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海军人才。

左宗棠出生于湖南,是地地道道的湖南人,洋务派的著名代表之一,曾经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明臣”。

关于他的平生,相信不需要小编太过介绍,大家都耳熟能详。1885年的时候,年过古稀的左宗棠坐镇东南海防,担任福建督师。当时南方的越南正在遭受法国军队的侵略,眼看着就要被打败了,左宗棠坐不住了。毕竟越南在当时可是清朝的藩属国,而且还是藩属国中的核心。法国的这一举动全部被左宗棠看在了眼里,他十分敏感,越南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它与清朝的广西、云南接壤。如果任由法国控制越南,那自己的西宁地区也将不得安宁,所以燃眉之急的左宗棠赶紧给直隶送去一封加急奏折。这封奏折中详细阐述了左宗棠对于当下时局的认知和策略,只不过可惜的是,这封奏折还没有收到回信,左宗棠就一命呜呼,带着慢慢的不甘和遗憾去世了。后人曾经对这封奏折做过研究,里面左宗棠曾经提到了三个建议。如果当时的这三个建议被清朝所重用,相信大清也不会那么快那么早的亡国。

左宗棠的第一谏便是警惕日本。不得不说,他的眼光真的是毒辣,那个时候的日本其实已经不比大清弱了,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惜的是当时的清廷依然认为自己是天朝,对日本这个邻里小国爱答不理的。弹丸之国,岂能同日月争辉?殊不知,自己的大清已经是内忧外患不断了,风雨飘摇,岌岌可危。虽然此时的大清西北内陆已经相对平稳,各种叛乱也都已经清除,可在左宗棠看来,东部海防却应该拉响警报。日本的政坛在那些年也经历了很多动荡,一次兵变,一次政变,虽然动荡,但在这动荡当中,日本还是快速的发展了起来,这种发展清朝朝廷没有看在眼里,左宗棠却是看的一清二楚。更主要的是,此时的日本野心勃勃,从朝鲜身上就可以看出日本向大陆发展的野心已经是蓄谋已久。左宗棠虽然坐镇东南海防,但对日本一直颇为关心,能够提前这么多年看出日本的野心,说明其战略思想之高。只可惜,总言逆耳,那个时候的清朝朝廷非但没有听进去左宗棠的一件,反而还令北洋水师“停购”三年。就在这三年里,日本的海军励精图治大力发展,最终这个弹丸小国,清朝最看不起的跳梁小丑灭掉了清朝引以为王牌的北洋水师,导致精心准备多年的北洋水师全军覆灭,甚至这个国家还影响到了日后好多年的中国,让中国不得不重视这个原本附属于自己的国家。自己强才是真的强,眼高手低,只会不知不觉间让别人超越。

第二谏——多给军队拨款。这个建议还是十分有用的,无论是大清水师,还是陆上的清兵,想要打仗必须要有装备,同样也预示着军队的花销都是十分巨大的。水师需要战船大炮,陆军也需要枪支大炮。再加上晚清时期列强入侵,中国四处各地都在打仗,仗这么多,武器消耗自然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军饷自然也要十分丰厚。只有有丰厚的军饷,战士们才有拼命地底气啊。中国自古以来,不论哪一个朝代,对于军队那都是十分看重,别的地方的粮饷可以凑合,军队的不行!奈何那个时期的慈禧老佛爷不当回事儿,生活奢侈不说,一顿饭就要三千两银子,修建个颐和园更是用了一千多万两银子,拨给军队的军饷反而少的可怜,将士们浴血奋战倒在血泊里的性命竟然不及慈禧老佛爷的一顿饭,可知战士们有多心寒了,这样的朝廷要如何卖命?连个军队的补给都成问题,还怎么打仗啊!

第三谏——带兵战法军。法军已经攻打到了越南,唇亡齿寒,若是越南被攻陷,说不定法军下一步就是清朝,而且除了越南外还有其他的藩属国,若是看着越南被攻陷自己这个宗主国不为所动,其他藩属国也绝对会心寒,所以与法国开战时必须要做的。别看当时的左宗棠已经七十三岁高龄了,可若论军事才能,此时的清朝无人能出其右。只可惜,左宗棠还没有等来朝廷的任令,就被阎王爷带走了。虽然后来的冯子材也击败了法军,怎奈清廷懦弱,在大好的战局下主动求和,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倘若左宗棠泉下有知,估计也会被气醒吧......

本文作者:爱美的靖大大(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