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乱之七:长沙王之死(2)野史趣闻

2018-11-04 08:01:38

孟玖想获得陆机反叛的证据,便派狱吏严刑拷打孙拯,次数多达数百,两个踝骨都被打得暴露出来,然而孙拯始终不改他的供词,坚持说陆机是冤枉的。

狱吏知道孙拯忠义刚烈,便劝他道:“谁不知道二陆的冤枉?不过使君应该爱护自己的身子才是。”

孙拯仰天长叹道:“陆君兄弟是今世的奇士,我承蒙他们的知己爱护,今天既不能救他们不死,又怎能忍心再诬陷他们!”

孟玖等知道孙拯不可屈服,便叫狱吏伪造孙拯的供词。司马颖杀了陆机后,经常后悔,待到见了伪造的孙拯供词,非常高兴,跟孟玖说:“要不是爱卿的忠诚,我是不能主动除去这一奸人的。”

便也夷了孙拯三族。孙拯门人费慈和宰意二人曾前往监狱申明孙拯的冤屈,孙拯劝他们回去,说道:“我义不负二陆,死是我的本分。你们却何苦呢?”

费慈和宰意说:“先生既然不负二陆,我二人又怎能有负先生!”因而极力为孙拯鸣冤,孟玖又把他们一并杀了。

司马乂击退司马颖军队后,带着晋惠帝又去攻打司马颙部将张方,张方的士兵望见皇帝的御驾,都不战而退,张方于是大败,战死的士卒多达五千馀人。

张方退兵驻在十三里桥,众将士很害怕,都想连夜西逃,张方说:“胜负乃兵家常事,善于用兵的人总能因败而胜。今天长沙王以为我败了,必然不以我为忧。我将出其不意,反而前进,修筑坚固的堡垒,存足粮草,以作长久之计。”

部将皆说:“这是好计策。”张方便夜里暗中前进,在离洛阳城才七里的地方,修筑数重堡垒,从外地买进稻谷以充足军粮。

司马乂打了胜仗后,以为张方不再是个威胁,却忽然听说张方在洛阳近郊修筑了堡垒,大惊失色,马上派兵围攻。

但因为张方垒坚兵强,司马乂损兵折将,而无法攻克,不得不撤围。双方战战停停,互有伤亡,呈僵持状态。

朝议以为司马乂和司马颖是兄弟,可以劝说他们各自罢兵,便派中书令王衍代行太尉,光禄勋石陋代行司徒,前往游说司马颖,劝他和司马乂以陕河为界,停止争战,分地而治。

司马颖不答应。司马乂因此亲自给司马颖写信,为他陈述利害关系,希望与他和解。

司马颖回信说:“先人开创的帝业,本来鸿运亨通。却不料骨肉相残,后族专权。杨骏贾谧纵毒为害,赵王齐王先后篡权。幸而这些人都已被诛杀,然而局势却仍不平息。我每想到王室即为之担忧,心悸肝烂。羊玄之和皇甫商等人恃宠作祸,怎能不叫人愤慨!于是征西将军(司马颙)发布檄文,四海响应。我本以为仁兄会和他一致,在朝内擒拿皇甫商等人,将他们的首级送到长安。没想到仁兄如此迷惑,居然自己沦为贼首!上而伪造皇帝的诏书,下而离间自己的爱弟,妄动兵威,任用豺狼,杀害亲善。我前番派遣陆机出征,虽有黄桥的退却,却在温南获胜。今天我更有武士百万,良将锐猛,足以与仁兄一决高低。仁兄若能听从太尉的话,斩皇甫商等人的首级,罢兵退让,自求多福,我也会和仁兄一样,回归邺都。敬请深思!”

司马乂大怒,跟信使说:“我正乘鹿苑大捷的威风,横扫十万大军如卷席。你家主子何能何德,竟然要我杀害无辜!我不是司马颖,皇甫商也不是陆机!”

便撕毁书信,叱退使者。司马颖于是进兵威逼京师,张方也决开千金坝放水,导致洛阳水源开始干涸。

司马乂发动王公奴婢手舂米谷,供给士兵,命令一品以下的官员,十三岁以上的男子全都服役,又尽数发动贵族的奴仆作为后备军。

于是洛阳城里境况穷困,一石米价格高达一万钱。皇帝的诏命只在洛阳一城有效而已。然而因为司马乂的忠义,大家都愿意效命朝廷,士气不衰。

谋臣祖逖建议司马乂道:“雍州刺史刘沈忠义果敢,雍州兵力也足以牵制司马颙。明公应该启奏皇上,下诏书给刘沈,让他起兵袭击司马颙。一旦司马颙境况窘迫,必然召张方回长安相救,那么洛阳之围就可以解开了。”

司马乂觉得有理,便下诏给刘沈。刘沈奉诏后马上驰送檄文给州里各郡,不少郡县都起兵响应。刘沈便联合七郡人马共一万多人,直奔长安。

皇甫商也向司马乂建议道:“我可以手持皇上的手诏,前往秦州,命令游楷等人罢兵,同时命令我兄长皇甫重进军讨伐司马颙。司马颙必定抵挡不住秦雍二州的军队,一定会召张方回去。”

司马乂便派皇甫商微服间道前往秦州。皇甫商乔装到达新平时,被他一个堂外甥认了出来。

此人好吃懒做,品行很差,皇甫商屡劝不听。这堂外甥因此很恨皇甫商,知道他是司马颙的仇敌,便连夜把皇甫商在附近的消息告诉司马颙。

于是司马颙即刻派遣亲兵,连夜马不停蹄而来,在第二天清晨捕获了皇甫商,把他带回到河间王府杀了。

尚书令乐广的女儿是司马颖的王妃。有人私下对司马乂说:“乐广与司马颖私通。”司马乂问乐广有无这事,乐广神色不动地慢慢说道:“我怎么可能用五个男孩交易一个女儿!”

当时,乐广的五个儿子都在洛阳,因此这么说。然而司马乂依然不相信。乐广不久因为过分忧虑而去世。

司马乂与司马颖打了不少仗,基本都是胜利的,斩孟超,破马咸,大败陆机于鹿苑,前后斩获六、七万人。

而司马乂又事奉晋惠帝,礼数极为周到,于是城中虽然粮食日益困乏,士卒却并无离心。

张方虽然固守他的堡垒,但每次出击都不顺利,便认为洛阳是攻不下的,于是想带兵回长安。

当时东海王司马越在朝廷任职。司马越是司马懿弟弟司马馗的孙子。虽然只是宗室的远亲,然而他为人谦恭而且乐意扶助平民,年轻时即有好名声。

后来慢慢升官,到这时已经是司空,相当于宰相了。司马越因为洛阳城中粮尽,而二王围兵不退,便以为司马乂必败。

公元304年正月下旬,司马越害怕自己最终受到牵连,便策动一些禁卫军将领在一天夜里拿下司马乂,押送廷尉。

第二天,司马越入宫启禀晋惠帝,让他下诏免去司马乂的官职,关进金墉城。继而大赦,改元。

司马乂在金墉城上奏章说:“臣不惜生命,只想到大晋衰微,宗室子弟所剩无几,陛下也孤单危急。如果我死而国家得到安宁,那么也是家族的好事。但只怕我的死只是亲者痛仇者快的事,并无益于陛下。”

然而他的奏章被扣压而不能上达晋惠帝。

司马越又让晋惠帝下诏命令各守将大开城门迎接二王的军队。城门开后,禁卫军将领才发现司马颖的军队并不盛大,一点不可怕,大为后悔,便商议着想把司马乂劫持出来,重新推举他抗拒司马颖。

司马越听说后大为恐惧,便想杀了司马乂以断绝大家的抵抗念头。黄门侍郎潘滔劝道:“殿下如果杀了长沙王,将会失去民心。不如假手他人把他干掉。”

司马越问道:“爱卿有什么好主意?”

潘滔说:“张方的堡垒不过西出七里之外。此人历来狂妄自大,以为天下无敌,却想不到屡次败在长沙王手下,因此十分痛恨他。殿下如果派人密告张方,他必定会亲往金墉城把长沙王夺走。到时长沙王的死期就不远了。”

司马越喜出望外,依从了潘滔的计谋。

正月底,张方果然派遣部将郅辅带了三千兵马前往金墉城捉拿司马乂,把他押回大营,随后绑在木柱上,下面堆满干柴活活把司马乂烧死。

司马乂悲号冤屈而死,死时才二十八岁。张方军士见了这一惨状,都为他流泪。

当司马乂的遗体将被掩埋在城东时,没有官属敢于前往,只有刘佑独自为他送葬,徒步扶着丧车,失声痛哭,哀伤之情感动了路人。

张方认为他是义士,也不问罪。当初,司马乂执权时,洛阳有歌谣说:“草木萌芽杀长沙。”

司马乂于304年正月二十五日被废,二十七日死亡,正如歌谣所说。

司马乂将略有方,奖罚英明,所以屡次以少胜多,力保洛阳。可惜功败垂成,死于东海王以及张方的毒手。

要想知道剩下的东海王和张方的未来,请看下篇文章。

(张老师海外聊史公众号:HISTORYCA,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待续。。。)

往期文章:

八王之乱之七:长沙王之死(1)

八王之乱之六:齐王之死 (2)

八王之乱之六:齐王之死 (1)

八王之乱之三:赵王进京与太子之死(2)

八王之乱之三:赵王进京与太子之死(1)

八王之乱之二:汝南王和楚王之死(2)

八王之乱之二:汝南王和楚王之死(1)

八王之乱之一:贾后政变与杨骏之死(2)

八王之乱之一:贾后政变与杨骏之死(1)

五胡乱华系列二:首位入主中原的匈奴皇帝刘渊 (2)

五胡乱华系列二:首位入主中原的匈奴皇帝刘渊 (1)

五胡乱华系列一:善良皇帝司马炎(二)

五胡乱华系列一:善良皇帝司马炎

本文作者:张老师人在加国2018(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