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洪承畴向皇太极提出的“十降十不降”,汉语汉字恐危矣!野史趣闻

2018-11-04 08:00:41

洪承畴被庄妃色诱投降,民间历来传之凿凿,但很多疑点被认为无可能。先是正史并无所载,只道洪承畴被皇太极礼贤下士感召而降。另说即使洪承畴好色,难道从未见过美人乎?岂因一异族女子而失节?又有说庄妃说蒙语满语,如何向说汉语的洪承畴沟通劝降?最有力的说法是一族之主的皇太极,又如何甘做绿头王八,献出自己的妃嫔?

清朝官员

综合反对庄妃劝降的说法,小编更相信确有庄妃劝降这回事。首先,正史不载至为正确,此等皇家床第之事何能见诸正史?而柔媚少艾与中年壮汉共处,又一定需要言语沟通方明来意乎?再者皇太极何许人也?欲称霸天下之霸主也!此等人物以一妇人与天下相比,孰轻孰重,不说自明。况且,皇太极女伴盈庭,而当时女真尚处游牧民族原始胡风时代,男女苟合,事属寻常。不似汉俗重视妇女贞节如性命之。且庄妃劝降成功后,被升格为皇后,可见其中蛛丝马迹。

女真人的服饰

其实洪承畴自负经世雄才,可以出将入相。今为同袍所累被俘被杀,实心有不甘。故降清主要原因非庄妃献身,而是深思熟虑后认为投降可以再展抱负。而且兵败被俘,纵然逃回明朝,面对喜怒无常的崇祯皇帝,后果必然不妙。大将袁崇焕,拼死血战,落得凌迟之下场。而照朝例,战败将帅的妻儿,即使未被诛杀,也是被贬为奴,受苦终身。崇祯皇帝枉杀文臣武将之酷烈,尤教天下武将心寒。故后来清兵南下之时,抵抗的多是民间组织,官员大都不做抵抗,宁愿战战兢兢迎来新主。而洪承畴见美人委身相劝,当是顺水推舟归降,卧拥娇娆。自古英雄皆好色,是真名士亦风流,落个好色骂名,总比战将贪生怕死的骂名来得好!

清朝服饰

而洪承畴投降清朝后,便替皇太极出谋献计。他向清廷提出给汉人“十降十不降”的建议,被全部采纳。“十降十不降”内容如下:

  1. 男降女不降:男子易服,剃头梳辫;女子可以仍做明代打扮,着明代服饰。
  2. 生降死不降:生前要穿满装,死后则可用明朝衣冠殓葬。
  3. 阳降阴不降:阴丧,如超度法事,可照汉人道佛仪式,不从旗人之俗,日常生活则从清廷律法。
  4. 官降吏不降:官员须顶戴花翎、穿朝珠官服,但低级之役吏可作明朝打扮。
  5. 老降少不降:孩子年少无知,不必守清律衣饰禁忌,一旦成年,则须按旗人规矩。
  6. 儒降释道不降:出家人不变衣饰,仍着明朝通行装束。
  7. 娼降优伶不降:娼妓要穿清廷要求的服饰,伶人在戏台上演出则可穿明朝衣冠。
  8. 仕宦降婚姻不降:官吏按清朝典制,婚姻礼仪保持汉人习俗。
  9. 国号从官号不从:国号由明改成清,但官员名号沿用明代名称,如总督、巡抚等。
  10. 役税从文字语言不从:差役税捐全依满清制度,但文字语言仍用汉语汉字。

汉人风俗仪式着装

由上可见,保留许多汉人社会的习俗,缓和了汉满两族官民的冲突。此举既可保存汉人传统文化之元气,又能令清廷接受及保存颜面。对社会上汉人而言,避免了无端杀戮凌辱,更是功德。

本文作者:史真鲜(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