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在载沣手上亡了,你会成为下一个载沣吗?野史趣闻
光绪三十四年,即1908年,光绪和慈禧同时病危。西太后在福昌殿病榻前,召见了军机大臣载沣,还有张之洞和世续等人,商议立嗣之事。最后的结果也是众所周知,三岁的溥仪为帝,其父为摄政王。12月2日,溥仪在太和殿继位,由隆裕太后和载沣摄政,第二年改年号为宣统。
都知道打清是一个权力至上的王朝,但是,为什么即使当时载沣身处权力的中心,他最终还是没有斗过袁世凯呢?

尽管当时改弦更张,除旧布新是当时的历史潮流,清王朝的命运也正经历着历史性的剧变。但是,青年载沣非常嫉妒袁世凯,所以驱逐袁世凯反而被其当做了当时的第一要务。
还有就是载沣性格上有缺陷。他的儿子溥杰在《晚清宫廷生活见闻》中回忆'我父亲谦抑退让的作风,好逸畏事的性格,大抵与祖父相似,不过对于待人接物的深谋远虑,却远远不及祖父。'甚至连王府中的太监也是更畏惧他的福晋瓜尔佳氏。这样的性格,连一个家都无法管理更何况是一个国家。
所以当慈禧还活着的时候,由于慈禧的威望,袁世凯无论对光绪皇帝还是载沣都还是有畏惧之感的。但是慈禧太后的去世,对袁世凯也就没有了压力,而且相对于载沣,袁世凯确实是一个有大本事的人。他对晚清政局以及北洋军阀都有着极高的统治力,尤其是对北洋军阀的统治。袁世凯就成了翻云覆雨之人了。

而载沣却还在做着江山一统的黄粱美梦,对清政府的改革也是换汤不换药,所以在袁世凯里应外合的策略下,欺上瞒下使大清的财源,人心不断的枯竭,最终大清的崩塌也就必然了。
而且载沣当时还只有二十几岁,各方面经验严重不足,再加上当时政局复杂,载沣性格懦弱根本无法驾驭局面,在勉强支撑了几年就回家抱孩子了。后来人们常说的清朝兴于摄政王,亡于摄政王。后面的那个就是指载沣了。

是说,载沣贵为摄政王,大清也是疆域辽阔,最终还是轰然倒塌,这对于我们也是一种警示。今天有许多人都在说'富不过三代',但是许多人却没有这个意识,其实一想,无论家庭多富有,也不会比得过一个国家,一个王朝吧,但是在我们的历史上又改了多少次朝换了多少次代。
今天,在我们的身边总是会碰到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无所畏惧,玩世不恭,认为自己家有钱就无视一切,但是每一个企业都是又危机意识的,要不然为什么万达要付出那么大代价爱去改革,百度,腾讯,华为他们一直都在创新,所以如果你真的没有危机意识,载沣一定就是你最后的写照。而对你的描述或许会更加的不堪。
本文作者:秦少游词(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