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和载沣,同是摄政王,为什么差距那么大?野史趣闻

2018-11-03 22:33:49

清朝以摄政王始,又以摄政王终。有清一代,一共两位摄政王,在多尔衮的带领下,满清入关,击败李自成、南明取得天下,而两百多年之后,又出了一位摄政王——载沣,在载沣的带领之下,大清国走向了灭亡,宣统皇帝被迫退位。

同样是摄政王,同样是爱新觉罗的子孙,为什么差距那么大呢?

首先,个人能力差距极大。

多尔衮被封睿亲王,从他的封号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睿智的人,他的军事和政治能力都非常强,他是正白旗旗主,多次参与和明朝、蒙古的战斗,在皇太极去世之后与济尔哈朗同任辅政王,第二年以摄政王身份带兵入关。

在同时面对李自成和南明朝廷两个敌人的时候,他准确的做出了判断,先消灭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然后再南下征服南明,为最终统一全国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而载沣,之所以能够成为摄政王是因为他的儿子溥仪被慈禧太后选中,而其余宗室成员又老的老,小的小,无堪用之才,载沣就成了矮子里的将军,从载沣的个人经历来看,军事、政治能力都很差。

其次,性格、情商的差异决定命运。

多尔衮在与豪哥争夺皇位的过程中,不可谓不凶险,但是他能够利用灵活的手段将支持豪格的正黄、镶黄两旗贵族进行分化,而且拉上济尔哈朗同任辅政王,减少大家的反对,站稳脚跟之后再将权利全部集中到自己的手中,特别是入关之后多尔衮的地位更是如日中天,完全就是清朝的太上皇。

而反观载沣,只是一个眼高手低、不知变通的王爷,面对手握重兵的袁世凯,他只为报兄长之仇,与袁世凯翻脸,剥夺袁世凯的兵权,然而自己又完全指挥不动北洋军,最终还是需要袁世凯出山收拾烂摊子,可见载沣毫无政治手段,嫉恶如仇并且全部表现出来的人从来不会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再次,外部环境的不同。

清朝刚刚兴起的时候,面对的明朝虽然是一个大帝国,但是明朝已经走过了两百多年,体制已经失去了刚刚建立时的活力,官僚体系已经完全腐化,同时内部千疮百孔,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明帝国只剩下一个空壳子。而满清又得到了上天的眷顾,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满清捡了大便宜,当然这也有多尔衮的功劳。

而载沣时期,清朝和之前的明朝一样,已经走过了两百多年,再加上西方世界的介入,载沣面对的情况比崇祯皇帝还有严重,再加上载沣的执政能力堪忧,在内外压力之下,满清只能走向灭亡。

多尔衮和载沣,是满清仅有的两位摄政王,但是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个人能力也是天壤之别,所以满清在他们手上一个走向发达,一个走向灭亡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更多历史故事,请关注“天涯看点”微信公众号。

本文作者:天涯看点历史号(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