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 祭祀(特刊)野史趣闻

2018-11-03 12:38:31

作者:陈玉桃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

为什么叫中元节?那么,有上元节、下元节么?

有。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佳节,此节,生者自庆,闹元宵。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此节,为祭祀先人,讲传承。

每年农历十月十五称下元节,下元即寒食,纪念贤人,尊贤德。

本来,中国是个讲传统、传承与礼仪的社会,尤其在这个祭祀先人的中元节,讲究颇多,忌讳也多,比如在赣南客家,从进入七月起,初一到十五,家中是不做“红喜事”的。

所谓红喜事,就是完完全全的庆祝性质,例如,在这十五天里,不做满月酒,不做庆生酒,不娶亲嫁女,不为孩子考上大学而宴请宾客。

可有那么一些乡镇,在七月十三、十四这两天,竟然开什么renda会。

记得中国每举办一件重大的国际国内事项,都会非常慎重地选择好日子,决不乱套。而今天,我们身边的一些当权者、决策者,根本无视传统与传承,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有权者,真任性啊。

七月十五又称鬼节,鬼节有一忌,少走夜路,尤其少走荒凉之路段,说是日干弱的人,容易遇见出来溜达的野鬼。

大人告诉孩子说,世间本没有鬼,可是夜路走多了,总有一天会遇到。

这里我说的夜路,即不遵循传统、传承,不按人生本该有的“从善如流”的阳光大道走,而喜欢剑走偏锋,自以为是,一条道走到黑的人。

中国传统的四大祭祖节日,除夕、清明、中元和重阳。民间多在此节日怀念亲人,祭奠祖先,慎终追远。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我的父亲就是在这四个节日最为隆重。

当然了,隆重不是宰鸡杀鸭,搬满台满桌吃的,而是,这四个节日的一早饭前,他必定净手、燃香,虔诚地站于祖屋天子璧的神台下,喃喃着,福建省、汀州府、上杭县、陈氏门中传下,江西省、兴国县、均村乡、陈氏门中,历代高曾祖考妣,一脉宗亲之神位,请!

这样虔诚、默默而生动的情节,一直以来,温润着我单纯的童年与少年。自小我就想,我有那么多的祖先,他们及她们,都长怎样呢?

古往今来,我国以孝治国,从家族的传承,到国家的传承。

而“中华文明”作为世界历史上唯一的、从未中断过的文明得以传承,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祭祀!

传承和孝道,是中元节你必须放在心上的。

每谈祭祀,总有那么一些人,喜欢叨叨:活着不孝,死后胡瞎闹。

活着不孝,肯定错误。

可是,能够因为活着你不曾孝敬长辈,那么长辈死后,你也就可以胡来么?甚至认为祭祀先人,就是“胡瞎闹”?

如果你真这样认为,那么你大错特错了。

下面,我来讲两则真实的故事:

故事一:

兴国某地一人老后,子孙为她超度。几天热热闹闹过去,亲朋散了,发现还有一只鸡没有杀,留在屋角头。

那鸡是死者女儿送来,准备在坟前杀的。

死者儿媳说,杀了吧。大儿媳分开过,当时却正在场,就说,算了,过都过去了,杀什么杀,留着下个圩日一卖它。

小儿媳听大嫂一说,没有动。本就累够呛。

可是当晚,大儿媳高烧,昏昏糊糊,呕吐。到夜里11点,躺床上做起了梦,梦里婆婆摁住她,给她嘴里塞生姜,边塞边说,就你没良心,就你没良心,让你吃鸡头,让你吃鸡头。

辣得大儿媳要死要活。

小儿媳听到动静,冲进房间,吓得不轻,就焚起香,妈,是我的不对,是我的不对,明天一早,我就把那只鸡杀了。

大儿媳折腾几个小时,待天明把鸡宰杀后,才慢慢自动好了。

之后一点事没有。去看医生,医生说,没有呀,什么毛病没有。

故事二:

还是鸡。

赣南客家有这样的风俗,人死后,一定要在第一个中元节举行隆重法事,安置死者亡灵,将死者牌位放进宗族祠堂以归位。

某人家逢有此事,做完这些程序,人走客散后,主人发现还有一只全鸡,杀好了,放在冰箱。女主一家要出远门,于是将那只鸡放到一个亲戚的篓子上,亲戚就住附近,临走女主人将该篓子放亲戚家。

之后才电话告诉这个亲戚。

可是当晚亲戚的手突然僵住,不能动弹。亲戚很年轻,那几天都在厨房帮助做事情,从来没有这样的现象出现过。

亲戚的老公打电话告诉这边,这边才听明白。

于是,这边女主人燃起香告诉死者,这只鸡虽然是你女儿送来的,但是我们要出远门,吃不了这么多,是我送给亲戚的,你就不要计较了。

一个小时后,亲戚的手不知不觉没有痛了,完好如初。

祭祀不是孩子开个玩笑,那是严肃的、对先祖的敬重与敬畏之举。

不要在严肃的事情上乱开玩笑。

对孝敬之举,我们不仅自己要践行,还不能去讽刺、挖苦及拦阻。

拦阻和挖苦孝道的行为与举动,等同于不孝与忤逆。

和劝人喝酒、导致醉驾肇事一样,将受同等的惩罚。

中元。祭祀。传承。

我们还等什么?

行动!

本文作者:客家文艺(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