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中哪一位不是通过科举中第走向仕途的?野史趣闻

2018-11-03 08:04:03

季我努学社

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

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到了清朝基本上只有科举这一条“正途”能步入仕途,而这一制度也为清朝选拔产生了一批名臣、重臣。“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中的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便是如此均以科举中第走向仕途,但是其中的左宗棠是个例外。清朝科举制发展基本完善,总共分为四个级别: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也就是说应考者必须跨过这四大步,才有可能成为正式官员,但是左宗棠仅仅走到了会试便止步于此再无前进,那他的进士身份又是如何得来的呢?

左宗棠

左宗棠自幼便志存高远,写下“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的楹联以铭心志。道光六年(1826),他十四岁时第一次参加湘阴县试便中第一,道光十二年(1832)左宗棠六年丁忧期满,参加在长沙举行的乡试,此次考试他中了第18名举人。第二年春,左宗棠赴北京参加癸巳科会试但最终名落孙山。道光十五年(1835),他再次北上参加会试,本已金榜题名,然而临揭榜时,考官发现湖南省多录了一个名额,于是撤去了左宗棠的进士资格,之后给了左宗棠一个“誊录”的职务,而左宗棠不甘心仅限于此,于是再次名落孙山。道光十八年(1838),他第三次参加会试,仍然无缘金榜。

左宗棠书法对联

经历此三次失败后,左宗棠绝了“进士及第”的念头,因此举人功名是他在科举上的最高名次,但他个性刚烈且自信,非进士出身的身份并未给他造成太大影响。但是在他给湖南巡抚骆秉章当师爷的时候,曾受到湖南永州镇总兵樊燮的轻视。彼时,左宗棠虽是师爷,却主持着湖南军政大局,时人已有“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之语。因此左宗棠对樊燮不行跪拜之礼很不满,樊燮却说出“你一个小举人算老几?”这样的话,为此左宗棠还差点被“就地正法”。因此,左宗棠虽然后来位极人臣,但对自己只是仅仅是举人出身感到备受歧视,咽不下这口气,曾在进军新疆平叛途中,连夜上奏,请求回京参加会试,以获取进士及翰林学位。慈禧太后在接到左宗棠上奏后,立即下诏书称战事紧急,主帅不宜请假,特赐左宗棠进士出身,赏翰林衔,并令左宗棠以原职继续统兵平叛。由此,左宗棠获取进士身份,也正是由于收复新疆这一功绩,使得左宗棠在大清史上留下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左宗棠收复新疆

参考文献:

1.刘延銮编著,《兰堂藏清代百名进士墨迹》 ,泰山出版社,2011.01

2.王保蘅编著,《传记袖珍馆左宗棠传》 ,哈尔滨出版社,2012.08

3.关山远,擅长死磕的左宗棠,《时代青年(悦读)》2015 第9期

4.汪衍振著,《左宗棠发迹史》,上海文艺出版集团,2011

华 兴 春 秋

小编 :闫红

本文作者:季我努学社(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