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第一人?只说一点,其他三人都不如曾国藩野史趣闻

2018-11-03 08:01:03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四人,另外一种说法是指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四人,但是基本上认同前面一种说法的最多(本文也以此为准)。清朝自乾隆后期已经在走下坡路,经嘉庆至道光,咸丰早已是内忧外患,可以说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没有这四人的力挽狂澜,大清朝也许支撑不了这么久早就分离崩析了。历来对谁才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第一人有不少争议,今天不说他们各自的功勋如何,只说一点,那就是他们死后清廷对他们的盖棺定论,简单点说就是他们死后的谥号如何来判断谁才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第一人。

谥号是对一个人生前的盖棺定论,有官谥和私谥之分,并非所有士大夫死后都有官谥,比如汉朝规定生前非封侯者无谥号;唐朝是三品大员之上才有谥号,清朝则是一品大员才有官谥的荣誉;历朝历代有不少人为了死后能得到一个好的谥号想尽了办法或者是患得患失,比如明朝名臣李东阳生前就很担忧不知自己死后谥号为何?直到杨一清很明确告诉他将会给予他最高荣誉的谥号“文正”时,李东阳居然为此向杨一清磕头,从中可见一个好的谥号在士大夫心目中的地位。

文臣和武将的谥号各有不同,文臣以“文”为第一字的谥号,武将以“武”为第一字的谥号,唯一有例外的是出将入相的文武全才则以忠武为最高谥号,比如诸葛亮,郭子仪,岳飞等人的谥号都是“忠武”(岳飞开始的谥号是比忠武要低几级的‘武穆“,后来才追谥的)。文臣历来最高的谥号是”文正“,整个中国历史能得此谥号的并不多见;除了文正之外,依次下来大概是忠、端、定、简、懿、肃、毅、宪、庄、敬、裕、节、义、靖、穆、昭、恪、恭、襄、清、修、康、洁、敏、达、通、介、安、烈、和。了解了这些之后,再来看看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四人死后谥号似乎能看出清廷对于他们功劳的认定如何?借此也能看出谁才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第一人。

曾国藩谥号文正,清朝谥号文正的非曾国藩一人,总共有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八人,八人之中朱珪为嘉庆帝师,杜受田为咸丰帝师,李鸿藻为同治帝师,孙家鼐为光绪帝师,其余四人以刘统勋(刘墉父亲)和曾国藩最为有名,其实对比之下能发现,清朝的八位”文正“公和前朝相比名不副实的者多,水分有点大。清廷虽然在曾国藩生前对他颇多猜忌和打压,但是死后还是给予了他极高的肯定,毕竟如果没有曾国藩平定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清朝说不定早就被赶出关外了。

李鸿章谥号文忠,文正之下就是文忠,文忠其实已经很不错了,想想张居正和清初名臣索尼也才是谥号文忠,对李鸿章而言,他死后赞誉参半,认可他的大有人在,批评他的更是不在少数,能够有文忠的谥号也许李鸿章应该满足了。

左宗棠谥号文襄,文襄比起文正和文忠来差了不少,而且襄者:辟地有德曰襄,威德服远曰襄,一般是立有军功的文臣才能得此谥号,左宗棠一生平定太平天国、平定回乱和收复新疆被外国学者称为“帝国最后的鹰派”,文襄虽然不如文正和文忠,但对他来说也实至名归。

张之洞谥号文襄,不明白张之洞何以谥号文襄?论军功他比左宗棠差好远,而且张之洞貌似对自己的功勋颇为自负,当他得知曾国藩死后获谥“文正”时愤愤不平:“如涤生(曾国藩字涤生)者,也能谥‘文正’,那我又该得谥如何?”也许他认为自己功勋不在曾国藩之下,只是没想到清廷只给了他一个文襄的谥号。

所以,从清廷在他们死后给予的盖棺定论的谥号来看,其他三人都不如曾国藩,晚清中兴四大名臣第一人当属曾国藩无疑,李鸿章次之,左宗棠和张之洞虽然谥号一样,但以文襄而论,左宗棠无疑在张之洞之上。

本文作者:分钟历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