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的科举之路野史趣闻

2018-11-03 08:02:25

谈到曾国藩想到的一定是战败太平军和《曾国藩家训》
​但在他成名之前也有很多坎坷。曾国藩祖父是一个财主也是地方上的乡绅,父亲是个屡试不中的秀才,加之湘乡曾氏从未出过光宗耀祖的人。所以曾国藩可以说是压力山大,但曾在县学和乡试上是一路绿灯。有的人在地方上吃的开,到京城就不行了,曾就是如此,会试结果是名落孙山。不过曾国藩运气好明年又可以再考一次,说到这就得补一补我们清朝的科举制度,其实清朝的科举制度是继承了明朝的,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1)乡试,(2)会试,(3)殿试。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又称为大比。由于是在秋季举行,所以又称为秋闱。参加乡试的是秀才(生),但是秀才在参加乡试之前先要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成绩优良的才能选送参加乡试。乡试考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所以会试又称为礼闱,又称为春闱。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会试后一般要举行复试。说了这么多还是不清楚,其实就是曾国藩落榜了就应该回家,三年后再来,可是今年太后六十大寿就多给一次机会有可以考了,但结果还是没中,这回没办法了只得回家了。三年后曾又来到京城,这里插一点,像地方上来京考试那都要银子的,换句话说家里穷还考不起的。曾国藩家就是这样被考穷了,后来还是通过街坊邻居借钱赶考的。皇天不负有心人这回曾国藩中了,但是是三甲第四十二名,按规定是不能进翰林院的,但在贵人的“圆转”下,曾国藩终于在道光十八年选为庶吉士,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这一年他才二十八岁。

本文作者:学历史蛮有趣的(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